1. 描写羊肉汤的诗有哪些
地方风味。不是一场
游戏。就是一场战争
地锅羊汤,柴、水和火
交流已久
残酷的阴谋
锋利无比的刀伸向温顺的羊群
一群人面对一群羊
很快,一锅沸腾会准确无误地上演
在一所房子的背后
钉着一张张羊皮,山羊
走下山来,走到墙上
山羊胡,滴血不止
空洞的眼睛
羊,剥去它们的皮
剃除骨头
它们就不会再叫喊
它们的五脏,鲜红的心
还在呼吸
在不远的地方,筷子和碗
锋利无比的刀子躺在阴暗的角落
刀子蓄势待发,明天
所有的动物都是人的敌人
刀子孤独地与人交谈
2. 描写羊肉汤的诗有哪些
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羊肉汤主要将羊骨头(筒子骨)一起投入大锅里熬汤,再将切成砣的新鲜羊肉与清洗干净的羊杂一起投入汤锅中煮。煮熟后捞起来沥干,然后切成薄片放入滚开水里一氽,再倒入汤碗中,冲入滚烫雪白的羊汤水,撒上碧绿的葱花,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羊肉汤就做成了。
肉烂汤甜,可饮汤食肉。羊肉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l、维生素B2、尼克酸、钙、磷、铁等。其性温味首,温中散寒,化滞,健腺益气,温补肾阳,对治疗虚劳赢瘦,乳汁不下有一定功效。
怀牛膝味苦酸,性平,有强筋骨,活血通经作用。此菜以羊肉为主料,配以多种中药,有健胸作用。女性胸部平坦、乳房凹干者多食此菜有益。
山羊肉和绵羊肉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中医上认为,山羊肉是凉性的,而绵羊肉是热性的。因此,后者具有补养的作用,适合产妇、病人食用;前者则病人最好少吃,普通人吃了以后也要忌口,最好不要再吃凉性的食物和瓜果等。
3. 描写鸡和羊的诗句
鸡鹜羊彘辈,尚食稗与刍。——陆游《戒杀》
鸡栖牛羊下,君子亦安息。——黄庭坚《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
鸡栖牛羊下,各自有室处。——黄庭坚《次韵时进叔二十六韵》
诸孙竞劝酬,烹羊杂鸡鲜。——黄干《庆元已未冬至前二日访林公度至栗山翌日同访》
牛羊鸡犬田家乐,终日思归盍挂冠。——欧阳修《游太清宫出城马上口占》
马牛羊犬杂豕鸡,或戴以首旁四支。——王令《古庙》
爱其生事亦自足,牛羊纵横鸡犬放。——文同《青鸟》
羊牛下来鸡欲栖,汪汪泪眼数行啼。——王逢《浦东女》
4. 赞美羊肉汤词句
清朝诗人杨静亭在《都门杂咏》中说“煨羊肥嫩数京中,酱用清汤色煮红,日午烧来焦且烂,喜无膻味腻喉咙”。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惟羊羹”的诗句赞美羊肉
“春潮起秋汛至,彤蟹对虾媲美;海贝海参竞鲜;沙光羊汤一色。”
西魏时,又有以羊羹直步青云的毛修之。《南史·毛修之之传》:“修之尝为羊羹,荐魏尚书,尚书以为绝味,献之大武,大悦,以为大官令。”
在中国历史上有著名的“一杯羊羹亡国”的典故。《战国策·中山策》载,中山国国君大宴宾客,司马子期在座,席间中山君为宾客们分食羊羹,而“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没得到。一怒之下他跑到楚国,劝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仓惶逃亡……中山君喟然叹曰:“召以一杯羊羹亡国”。
5. 关于骨头的诗句
关于“骨头”的诗句有
1. 深宫富贵事风流,莫忘生身老骨头。《示女》年代: 宋 作者: 徐某
2. 谓言世无双,魂影随他去。狗咬枯骨头,虚自舐唇齿。《诗三百三首》年代: 唐 作者: 寒山
3. 名山主簿实堪愁,难咬他家大骨头。《住名山日陈情上府主高太保》年代: 唐 作者: 蒋贻恭
4. 深宫富贵事风流,莫忘生身老骨头。《示女诗》年代: 唐 作者: 郫城令
5. 教他骨头,无福长流落。《河传令》年代: 元 作者: 王哲
6. 无目仙人揣骨头,暗中摸索认王侯。《颂古三十八首》年代: 宋 作者: 释从瑾
6. 关于应县羊杂的作文
吃羊肉的习惯,汉人和有些少数民族也有不同,少数民族只吃羊肉,把羊下水全扔了。
而汉人吃完羊肉之后,还把羊头、羊蹄、羊心、羊肝、羊肺、羊肠以及羊血等洗净,煮熟、切碎,配以葱、辣椒、盐等调料熬制成汤,因为里边杂七杂八应有尽有,故称羊杂。在朔州,怀仁、应县等都吃羊杂,虽然做法略有不同,但是都具有朔州人独有的味道。
羊杂在朔州也是分得好几种吃法,有全羊杂,还有由羊血和朔州特有的粉条组成的,还有就是全羊杂里加粉条的。应县的粉汤羊杂有多好吃,只有朔州当地人才知道。
它并没有像应县的凉粉一样名声在外,但却是朔州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它色泽红亮,羊杂碎酥烂,再配上筋道的土豆粉,吃起来真是回味无穷。
朔州怀仁县金沙滩是昔日的古战场,辽宋年间杨家将在此打仗,那年正逢闹饥荒,大雪覆盖了全国,粮草迟迟未到,当时杨排风就带领大家去打猎,可是依然无所获,正在穷困窘迫之际,杨排风看到了扔在后山上的羊心羊肝羊肺等内脏,于是乎,她捡了回去,清洗干净后,便开始做饭,可是如此少的内脏根本不够大家吃,她焦急的在厨房来回踱步,转身间看到了箩筐里的粉条(我们当地有吃粉条的习惯,尤其是每年冬天里,会大量的做很多),便决定给锅里加些水,和着内脏煮了这些粉条。午饭时间到了,大家一锅吃食议论,却没有人上前。
无奈,佘太君做了表率,拿起碗筷自顾自的吃了起来,正当众人不解之时佘太君又盛了一碗;杨排风看出了眉目,也自顾自的拿起碗筷开始盛饭,于是大家便纷纷上前领碗盛饭。待大家伙吃上一口才知他的美味,很快的便出现了疯抢的局面,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争先恐后的抢着。
“酒足饭饱”之后,浑身暖洋洋的唠起了家长,佘老太君便问排风:“你是从何得此妙方?竟能用如此不起眼之食做出如此美味?不光味道鲜美,食后浑身暖洋洋,冬天温补,夏天驱寒。”排风说:“我正是在山穷水尽之时去后山打猎,却不曾想大雪漫山,根本没有猎物可取,在我忧心之时忽然看到后山上被我前些日子丢出无的羊内脏,我当时也不曾多想,只是想着捡回来洗洗,看看是不是用的上,结果坐上锅才发现这点内脏压根不够分,便在无意间发现了前些日子存下的粉条,在锅里加上了水,放了粉条,我便又多放了点辣椒和盐,一方面是希望提味,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可以达到驱寒之用,再者就是希望大家少吃。
不曾想就这样造就出了如此美味。”佘老太君听后哈哈大笑,心想真是个鬼机灵,又问:“那你可否取名?”排风道:“还未曾取。”
老太君便说:“既然大家伙都喜欢,那就取名‘羊杂’,待我们大胜之日再举锅忆‘羊杂’。”就这样,一顿普普通通,完全随意、可口的菜记在了杨家将的众将士心里。
待到山花烂漫之时终于完胜。在欢呼雀跃、把酒言欢之时,忽然有一位将士提到了当日佘老太君提名的‘羊杂’,众将士纷纷嚷着要讨一碗。
看到如此之势佘老太君竟然笑了,老太君随后说:“本以为只是一时之笑,却不曾想大家伙都记得,老身实在欣慰,瞧那门口。”随着老太君指着的方向大家伙都转向了门口的方向,说时迟,那时快,杨排风正率两名小兵抬着锅进入了营帐。
众人不约而同的站在了起,很有默契的拿起的碗筷,等待着分饭。之后的很多日子里,当地的老百姓也学会了这种吃法,于是便流传至今。
现在在我们当地,每当碰上大事的时候就会喝羊杂,比如:婚、丧、嫁、娶等。也成了我们必不可少的家宴。
此后也有了吃羊杂打胜仗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