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俗的诗句

1. 关于民风民俗的古诗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朝代】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白话翻译: 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2、《元日》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白话翻译: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 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3、念奴娇·中秋 【作者】苏轼 【朝代】宋 译文对照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白话翻译: 置身高楼,凭高看去,长空万里无云,显得更为辽阔无边。

月亮的光辉从天上照射下来,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上,仙女们乘鸾凤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我向往月宫中的清净自由,秀丽的江山像图画般的美丽,看过去在朦胧的月色里,树影婆娑。

我喝醉了一边拍手打拍子一边发狂般地歌唱,邀月赏心,邻对影子,伴着明月成了知心朋友。在如此飒风微露里徘徊弄舞,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于是便想着乘着这风就能完全地离去,又何必骑着大鹏鸟的羽翼。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 4、生查子·元夕 【作者】欧阳修 【朝代】宋 译文对照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白话翻译: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5、《上元竹枝词》 【作者】符曾 【朝代】清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白话翻译: 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

听说马思远家的滴粉汤圆做得好,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卖元宵。

2. 关于习俗的诗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一向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

或是风狂雨恣,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风冒雨,点缀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小桥流水,愁鸦悲啼,雨洗清秋,风吹哀愁,唯见烟雨一片苍茫,不见人家与炊烟。

好一个伤感寂寥的行旅,好一个凄迷彷徨的画面。抬头偶望,墓地黯然见:百坟拱起,千碑林立;烟雨朦朦,青草何离离。

一片荒凉,一片凄迷,一片死寂!山孤烟雾薄,树小雨声稀!风飘飘,雨潇潇,哀思悠悠,悲情渺渺,莫道不销魂,何处暗香盈袖?拔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把纸钱,风雨愁煞人,杯土带愁,杂草含烟,竟无言以对,唯有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谆谆教诲,犹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随缘到天涯,念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 牧 严冬过去,春风又绿江南。清明时节,杨柳绽芽,桃花绽开,小草青青。

大气洁净,“洁齐清明”。清明清明,正是形象地道出了冬去春来的气候和物象特征。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为什么“断魂”呢?因为“古墓花影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

冬后生命的篷勃生长,使人想起逝去的祖宗亲友。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吟咏清明的小诗,今天读来仍然那么哀怨,那么亲切。

可见古往今来,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生者总是会不断地成为逝者。下一代不断成长,上一共不断地老朽,不断地死亡,这是生物的规律,自然的规律。

人类社会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延续。在这里我们尽情道出对亲人绻绻的思念,洒下所有的泪,回忆不再是生活的负担。

在这里我们再次体会人世间的爱心与温暖,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在这里我们感慨世事无常人生苦短,曾经真正爱过,生命便不存在遗憾。

援手于他人危难,自己在挫折中保持乐观,只要心中有爱,人生永远是美丽的春天。清 明 祭 祖 古 今 谈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

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 . 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

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发达和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民间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寻夫小曲也有"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别家坟上飘白纸,我家坟上冷清清。

" 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会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要去亲临察看。

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至于祭扫的日期,各地风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后十天;有的称"前三后三";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单"日举行;有些地方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清明节因此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不少海外侨胞、华裔,也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

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

3. 有关民俗的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 苏东坡 “江上冰销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

宋朝 苏辙(踏青) 春节的诗歌: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端午节: 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夕: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元宵: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诗曰(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冬至: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其实这方面的诗挺多的,好好看看。 中国法定节日有:新年(1月1日),全国放假一天;春节(农历新年),全国放假三天;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中国青年节(5月4日);护士国际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记者节(11月8日)。

人大代表提出将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 没办法,字数太多,无法显示,只能这样了。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

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

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

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名龙抬头。

古时龙是神圣的象征,所以就借龙来驱逐害虫。明代曾流行熏虫儿,二月二这天人们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饼,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

4. 有关风俗习惯的古诗

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重阳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春 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元宵节: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明 唐寅《元宵》

冬 至: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唐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端午节: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 文秀《端午》

七夕节: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唐 权德舆《七夕》

5. 带有古诗的民风民俗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 苏东坡 “江上冰销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宋朝 苏辙(踏青) 春节的诗歌: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端午节: 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夕: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元宵: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诗曰(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冬至: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6. 有关春节习俗的诗歌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

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

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

7. 描写我国传统习俗的诗句

1`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e68a84e79fa5e9819331333330326631家扶得醉人归

2`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腊月今知晦,流年此夕除.拾樵供岁火,帖牖作春书. 柳觉东风至,花疑小雪馀.忽逢双鲤赠,言是上冰鱼.

4`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雷奔电逝三千儿,彩舟画楫射初晖。喧江雷鼓鳞甲动, 三十六龙衔浪飞。灵均昔日投湘死,千古沉魂在湘水。 绿草斜烟日暮时,笛声幽远愁江鬼。

7`中庭地白树栖鸭,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社日,六畜祭祀

2.元宵,看花灯

3.除日,贴春联

4.重阳,扫墓

5.重阳,登高

6.端午,赛龙舟

7.中秋,赏月

中秋:

王建有诗云:“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徐凝的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历代诗人着力描写的重要内容。在这些诗章中,有记录各种传统习俗的,有抒发个人情怀的,有描写喜庆气象的,可谓五彩纷呈。

腊月廿五日,人们开始打扫卫生,以迎新春。清代诗人写道:“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太平甲子非容易,新历颁来仔细看。”

年末岁尾,百姓希望来年五谷丰登,有“祭灶”风俗。晚清诗人罗昭隐这样描述:“一盏清茶一缕烟,灶神老爷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

除夕守岁,一家人开怀畅饮,团圆取乐,共祝新年。宋代席振起在《守岁》诗中云:“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岁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

岁尾年初,家家爆竹,户户焰火,不绝于耳,气势如虹。元代诗人赵孟頫在《岁月》中说:“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地落阶红。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

描写春节喜庆气氛者,王安石可算写到极致,他的《元日》诗脍炙人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文天祥:“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8. 描写中国传统习俗的诗句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2、《元日》

宋代: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3、《清明》

唐代: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4、《青玉案·元夕》

宋代: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焰火像是东风吹散了的千树繁花,纷纷落下仿佛星星如雨般坠落。豪华的马车满路飘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5、《蜀中九日 》

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译文:重阳节登高眺望家乡,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只感无限烦愁。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无法归去,鸿雁又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9. 关于节日习俗的诗句

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5日)。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说明:公历日期都是按照2011年。因为中国传统节日在习惯上按照农历计算,所以公历日期每年会有一些差异。

关于习俗的诗句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习俗的诗句

诗句

关于味的诗句

阅读(59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味的诗句,内容包括形容味道的诗句,关于味字的诗句啊,请问形容味道的词语有那些比如酸溜溜急.。形容味道的诗句 《猪肉颂》 苏轼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诗句

关于谨的诗句

阅读(44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谨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谨行的古诗,以“谨”字开头的诗句,关于谨的名言和成语。曾国藩《谨言箴》巧语悦人,自扰其身;闲言送日,迹搅女神。解人不夸,夸者不解;道听途说,智笑愚骇。骇者终明,谓女实欺。笑者鄙女,虽矢犹疑。

诗句

关于子规的诗句

阅读(38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子规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子规的诗句,含有子规的诗句,诗句中有子规的诗句。太多了,子规就是杜鹃鸟,有杜鹃鸟也是一样的。宋 王令《送春》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李白 [唐代]

诗句

关于礼物的诗句

阅读(199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礼物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礼物的古诗和名言,与礼物有关的古诗,与礼物有关的古诗。郊庙歌辞·祭汾阴乐章·寿和 苏颋 礼物斯具,乐章乃陈。谁其作主,皇考圣真。 对越在天,圣明佐神。窅然汾上,厚泽如春。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

诗句

关于夏秋的诗句

阅读(39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夏秋的诗句,内容包括有关春夏秋的诗句,关于夏秋的词句,描写夏秋的句子。描写春的古诗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诗句

关于母亲的古诗句

阅读(32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母亲的古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母爱的古诗大全,关于妈妈的古诗,关于母亲的诗句。《别老母》清·黄景仁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2、《慈母爱》元·杨维桢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

诗句

关于树的古诗句

阅读(40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树的古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树木的古诗大全,描写树木诗句,描写树的诗句。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5.碧玉妆成一树高,

诗句

关于思念家的诗句

阅读(44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思念家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思念家的古诗,关于思念家的诗句,关于思念家乡、亲人的诗句。《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阴雨》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

诗句

关于写父母的诗句

阅读(36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写父母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母亲的诗句古诗,有关父母的诗句,描写母亲的诗有什么。关于母爱的古诗《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别老母》【清】黄仲则

诗句

关于钱塘江钱塘江的诗句

阅读(36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钱塘江钱塘江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钱塘江的诗句,关于钱塘江的诗句,钱塘江的诗句。《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

诗句

关于炎热的诗句

阅读(38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炎热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夏天炎热的诗句,关于炎热的诗句,描写夏天热的诗句。《夏夜追凉》宋代:杨万里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译文: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么热

诗句

关于离骚的诗句

阅读(37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离骚的诗句,内容包括和离骚有关的诗句或者描写离骚的,屈原《离骚》诗句,《离骚》中的诗句。《离骚》是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

诗句

关于习俗诗句

阅读(35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习俗诗句,内容包括关于习俗的诗句,描写我国传统习俗的诗句,急描写民风民俗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爆竹声中一

诗句

关于友情名言诗句

阅读(40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友情名言诗句,内容包括友谊的名言,关于友谊的名言或诗句,珍惜友谊的名言名句。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

诗句

关于味的诗句

阅读(59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味的诗句,内容包括形容味道的诗句,关于味字的诗句啊,请问形容味道的词语有那些比如酸溜溜急.。形容味道的诗句 《猪肉颂》 苏轼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诗句

关于谨的诗句

阅读(44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谨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谨行的古诗,以“谨”字开头的诗句,关于谨的名言和成语。曾国藩《谨言箴》巧语悦人,自扰其身;闲言送日,迹搅女神。解人不夸,夸者不解;道听途说,智笑愚骇。骇者终明,谓女实欺。笑者鄙女,虽矢犹疑。

诗句

关于子规的诗句

阅读(38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子规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子规的诗句,含有子规的诗句,诗句中有子规的诗句。太多了,子规就是杜鹃鸟,有杜鹃鸟也是一样的。宋 王令《送春》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李白 [唐代]

诗句

关于礼物的诗句

阅读(199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礼物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礼物的古诗和名言,与礼物有关的古诗,与礼物有关的古诗。郊庙歌辞·祭汾阴乐章·寿和 苏颋 礼物斯具,乐章乃陈。谁其作主,皇考圣真。 对越在天,圣明佐神。窅然汾上,厚泽如春。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

诗句

关于夏秋的诗句

阅读(39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夏秋的诗句,内容包括有关春夏秋的诗句,关于夏秋的词句,描写夏秋的句子。描写春的古诗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诗句

关于母亲的古诗句

阅读(32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母亲的古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母爱的古诗大全,关于妈妈的古诗,关于母亲的诗句。《别老母》清·黄景仁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2、《慈母爱》元·杨维桢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

诗句

关于树的古诗句

阅读(40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树的古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树木的古诗大全,描写树木诗句,描写树的诗句。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5.碧玉妆成一树高,

诗句

关于做梦的诗句

阅读(174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做梦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做梦的古诗,关于“梦”的诗句,有关做梦的诗句。昼梦【唐】杜甫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