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为何有时会有两个版本

1.为什么曹植的七步诗有两个版本

六句《七步诗》弄懵小学生

琪琪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以前能非常熟练地背出四句的《七步诗》,可是看到课本上写着六句,不由发出疑问:“怎么跟老师教的不一样啊?”

“六句”版源自标准原著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版权人何先生接受采访时说,教育部要求在该诗歌的出版编译过程中原著原文不要删节。依据现当代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认为四句的《七步诗》属于节选,不应采用。“我们策划出版发行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是配套小学语文教学标准的,是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的。”

专家:应以六句诗为准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成复旺教授翻阅了有关文献,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首先,《七步诗》的流传本来就有两个版本,后来经过学者的校勘,认为四句版本是漏掉了两句,应以六句为可信。其次,对于是否需要加注说明,主要看编辑的思路。也许编辑认为给小学生看的书没有必要加注。再有,就是诗歌中个别字句的出入,原因也很多。一种就是依据了不同版本,因为曹植的文集是根据保存下来的类书结集而成的,难免由于传抄、记忆等人为因素产生差异;另外通假字的使用,例如“萁在釜下燃”一句中的“然”,就是由通假字改变而来。

成教授建议说:“读者在学古诗词时应找一个可信的底本,并依据前人的校注成果。”

2.为啥曹植的七步诗有两个版本

说到七步诗,应该所有人都知道吧,小编上学的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可是看一下人教版最新教材,六年级下,上面却是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为何会出现这两个版本呢?词句意思挺简单,小编不再累赘,持,意思是用来,漉菽(lùshū),漉意思是过滤,菽意思就是豆子。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对曹丕的强烈不满。

“七步诗”的流传本来就有两个版本,后来经过学者的校勘,认为四句版本是漏掉了两句,应以六句为可信,所以最新把六句版的编入教材。七步诗最早出现在《世说新语》,原为六句,后面三国演义,把它改为四句,也是大多数人熟悉的版本。

现在又改回原来的版本,小编不敢多言,但是历史在发展,很多错误已经被误传千年,难道都能改回来吗?比如:本意“忘八端”后面说成“王八蛋”,本意“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说成“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本意“不到乌江心不死”说成“不到黄河心不死”等等等等,难道都能改回来吗?七步诗真是曹植的吗 七步诗创作背景:曹丕登基后,因为曹植在曹操亡故时没来看望,被押进朝廷,原本要杀他,母亲求情,便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作一首诗,如果可以做出来就饶他一命。这剧情很熟悉啊,很多电视剧都这么拍,坏人明明可以一枪毙命,这时候不开枪,非要说上一段,你知道的太多了,要么就是数落一下,怎么不好,然后等着人来救他,一句刀下留人,主角安然无恙。

细想之下,曹丕要想杀曹植,无论明里暗里有的是办法,何必要这样呢?有点匪夷所思。而且来说,曹丕文治武功也是首屈一指的,一点不比曹植差,为什么要杀他呢?再来看这首诗最开始出现在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已经是尽两百年时间了,两百年的诗从来没人提到过,两百年后突然有了,是不是有点不太合理。

就好比乾隆皇上到现在从来没说过的一句话,我现在杜撰说就是乾隆说的,然后再过个几百年,会不会都认为就是乾隆说的呢?而且这部书对曹氏父子多有贬低之意,实难公允。七步诗到底是不是曹植写的,从古至今都有争议,从未有过定论,小编更不可能肯定,只能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应该不是曹植写的。

曹冲称象是真的吗?且不说用船装石子真假,只看一下曹操问怎么秤一下,身边的人的回答,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难道曹操身边的人都这么弱智吗?还不如小编聪明吗?小编加上这么一点,第一是因为他们是兄弟,第二个,这样的故事都可以见之于课本,耳熟能详的四句诗为什么一定要改过来,小编看了好多遍都没背下来 反七步诗 有趣的是,有七步诗,还有反七步诗,而且不止一首,很有名的鲁迅先生和郭沫若先生都写过,相信有更多的学者、读书人写过更多的反七步诗,可惜默默无名,无为人所知。

不知各位朋友,谁还能写上几句,小编一定给您点赞。鲁迅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先生为什么要写这么一首反七步诗呢?1925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和段祺瑞政府一同迫害学生,刘和珍和许广平两人带头组织游街抗议,最后段祺瑞政府带来警察镇压,刘和珍不畏惧强权,带领学生展开斗争,最终她在这场反抗运动中不幸牺牲。于是,校长和学生间产生了对抗,而且愈演愈烈,当时哲教系代主任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攻击学生们,称其为“今反杨者,相煎益急”。

鲁迅显示坚定地帮学生们应战,于是针对校方“相煎益急”的说法,写下了这首《反七步诗》。郭沫若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郭沫若先生的这首反七步诗,有点费解,反问曹植,为什么豆萁被扔了,两者本是同根生,为何豆子却被人赞美,而豆萁却甘心自毁呢。

鲁迅先生的七步诗被人纷纷叫好,郭沫若先生的反七步诗,却饱受争议。结束 细想之下,曹植真的很亏吗?曹丕真的阴险毒辣,钩心斗角吗?历史总由后人写,时过千年无从考究,仅仅作为茶余饭后闲谈。

3.七步诗为什么有两个版本

两个版本的其实是一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曹植写的,一年级的版本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考虑到一年级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一年级学的就是缩减版,而六年级时对古文已经有所了解,所以选用了原诗。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

扩展资料

这首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

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

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4.同一首古诗经常会出现不同版本,比如“草木知春不久归”也做“草树

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有争议的考题,如果出现,应该是两者答案都正确,因为古诗流传过程中有些字词已经发生的变化,我们经常会遇到某句诗,后面备注个别词语:一作”“。

比如你举的例子,我知道的是韩愈的这句是: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备注:草树一作草木。

另外这首梅子留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不仅见过与,上,还见过映窗纱的。

这种完全靠个人感觉,前一句觉得草树比草木要好,小草大树,与后边的万紫千红都芳菲要对应一些,虽说木也是指树木,但感觉木材的意思多一些。后一句我觉的映字较为恰当,上和与虽说都能分对应,可以翻译为芭蕉分了一些绿色与窗纱,或分的绿色上了窗纱,但都感觉跟前面留酸溅齿的溅字用的主动、形象、有力。

5.<<七步诗>>怎么有2个版本

六句《七步诗》弄懵小学生 琪琪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以前能非常熟练地背出四句的《七步诗》,可是看到课本上写着六句,不由发出疑问:“怎么跟老师教的不一样啊?” “六句”版源自标准原著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版权人何先生接受采访时说,教育部要求在该诗歌的出版编译过程中原著原文不要删节。

依据现当代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认为四句的《七步诗》属于节选,不应采用。“我们策划出版发行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是配套小学语文教学标准的,是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的。”

专家:应以六句诗为准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成复旺教授翻阅了有关文献,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首先,《七步诗》的流传本来就有两个版本,后来经过学者的校勘,认为四句版本是漏掉了两句,应以六句为可信。其次,对于是否需要加注说明,主要看编辑的思路。

也许编辑认为给小学生看的书没有必要加注。再有,就是诗歌中个别字句的出入,原因也很多。

一种就是依据了不同版本,因为曹植的文集是根据保存下来的类书结集而成的,难免由于传抄、记忆等人为因素产生差异;另外通假字的使用,例如“萁在釜下燃”一句中的“然”,就是由通假字改变而来。 成教授建议说:“读者在学古诗词时应找一个可信的底本,并依据前人的校注成果。”

古诗词为何有时会有两个版本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古诗词为何有时会有两个版本

诗句

八十四字古诗词

阅读(131)

1.八十四字的古诗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

诗句

古诗词大赛高中主持词

阅读(152)

1.高中诗歌朗诵比赛主持稿 开头 合: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甲:伴随着冬日温暖的阳光,我们迎来了这一次诗歌朗诵会. 乙: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享受诗歌带给我们的欢乐,享受这段美好时光 丙: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一起走进诗情画意之中 丁:今天,

诗句

广告古诗词

阅读(126)

1.运用古诗词的广告有哪些 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杜康酒的广告词,2.“杏花村”酒所做的广告,它所引用的是杜牧的《清明》一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3.众里寻他千百度。..是百度的广告语.引自

诗句

描写雨燕穿云的古诗词

阅读(206)

1.古诗中有关雨燕的语句 一、“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木瓜》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西湖月老祠 三、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蝶恋花》 四、换我心,为你

诗句

高中古诗词必背

阅读(112)

1.高中语文必背古文mp3朗诵 .net/shandao-cn0825_n8832.php这个网址全是MP3下载网址连接,还有很多很多,打开连接就看见了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mp3下载网址来源:基础教育资源信息 时间:2010-09-21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6-方明-陈情表 隋

诗句

四级古诗词竞赛小学

阅读(138)

1.小学四年级阅读竞赛必背40首古诗 滁州市琅琊路小学课外阅读必背古诗类四年级上学期小学生必背古诗篇目(后89首)2009、9班级: 姓名:41、冬夜读书示子聿(yù) (南宋 陆游)(苏教版/第11册)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

诗句

23课古诗词朗读

阅读(148)

1.四年级下册23课古诗词三首自 第2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乡村四月 (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渔歌

诗句

武威白塔寺古诗词(描写武威的诗词)

阅读(119)

1.描写武威的诗词 武威春暮 岑参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武威同 高适幕府日多暇,田家岁复登。相知恨不早,乘兴乃无恒。穷巷在乔木,深斋垂古藤。边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

诗句

思乡古诗词朗诵(关于思乡的诗歌朗诵)

阅读(216)

1.关于思乡的诗歌朗诵 静夜思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冬日山居思乡--周贺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江外思乡韦庄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诗句

古诗词中蕴含的化学物质

阅读(118)

1.古诗词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 1、《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其中包含的化学知识就是石灰石(成分为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也就是生石灰的过程,化学反应方程为CaCO3==CaO+CO2↑。生

诗句

冰雪与美女的古诗词

阅读(139)

1.描写雪和美人的古诗词 李白 【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武元衡 【春日偶作】 纵横桃李枝,淡荡春风吹。美人歌白苎,万恨在蛾眉。柳宗元 【桂州北望秦驿,手开竹径至钓矶,留待徐容州】 幽径为谁开,美人城北来。王程

诗句

关于的边塞的古诗词

阅读(131)

1.描写边塞的古诗三十首 1、《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塞下曲》 唐·

诗句

比较美满的爱情古诗词

阅读(142)

1.有关美好爱情的诗句 1、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击鼓》3、深知身在情长在。——《暮秋独游曲江》4、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5、身无

诗句

含舍的古诗词

阅读(153)

1.急~关于舍得的诗句 不要问不要说一切尽在不言中这一刻偎着烛光让我们静静的渡过莫挥手莫回头当我唱起这首歌怕只怕泪水轻轻的滑落愿心中永远留着我的笑容伴你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几许愁几许忧人生难免苦与痛失去过才能真正懂得去珍惜和

诗句

八十四字古诗词

阅读(131)

1.八十四字的古诗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

诗句

古诗词大赛高中主持词

阅读(152)

1.高中诗歌朗诵比赛主持稿
开头 合: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甲:伴随着冬日温暖的阳光,我们迎来了这一次诗歌朗诵会. 乙: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享受诗歌带给我们的欢乐,享受这段美好时光 丙: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一起走进诗情画意之中 丁:今天,

诗句

广告古诗词

阅读(126)

1.运用古诗词的广告有哪些
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杜康酒的广告词,2.“杏花村”酒所做的广告,它所引用的是杜牧的《清明》一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3.众里寻他千百度。..是百度的广告语.引自

诗句

描写雨燕穿云的古诗词

阅读(206)

1.古诗中有关雨燕的语句
一、“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木瓜》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西湖月老祠 三、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蝶恋花》 四、换我心,为你

诗句

高中古诗词必背

阅读(112)

1.高中语文必背古文mp3朗诵
.net/shandao-cn0825_n8832.php这个网址全是MP3下载网址连接,还有很多很多,打开连接就看见了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mp3下载网址来源:基础教育资源信息 时间:2010-09-21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6-方明-陈情表 隋

诗句

四级古诗词竞赛小学

阅读(138)

1.小学四年级阅读竞赛必背40首古诗
滁州市琅琊路小学课外阅读必背古诗类四年级上学期小学生必背古诗篇目(后89首)2009、9班级: 姓名:41、冬夜读书示子聿(yù) (南宋 陆游)(苏教版/第11册)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

诗句

23课古诗词朗读

阅读(148)

1.四年级下册23课古诗词三首自
第2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乡村四月 (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渔歌

诗句

79个字的古诗词含标点

阅读(167)

1.76字包括标点的古诗
【唐】杜甫三月雪连夜,未应伤物华。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