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夏天声音的诗句
蝉
[初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唐·贾弇《孟夏》
江南孟夏天,
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
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
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
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
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
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2.描写夏天声音的古诗句
蝉 [初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
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
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
“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
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
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
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唐·贾弇《孟夏》江南孟夏天, 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 蛙声作管弦。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
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 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
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 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可怜孩子,帮你搜罗了两首精品中的精品,够你应付老师的啦~ 不过还是要好好学习的哦~ 加油~Good luck!^-^ 回答者: 柠早早 - 四级2010-3-1 01:44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回答者: molly2000 - 二级2010-3-1 12:27。
3.描写夏天声音的句子
1、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2、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3、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4、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5、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6、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7、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采纳下,谢谢
4.描写夏天的乡村的声音诗句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代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译文 注释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5.关于听夏天鸟声音的诗句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唐·杜荀鹤《春宫怨》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宋·钱惟演《木兰花》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
杜宇:杜鹃.
宋·辛弃疾《浣溪沙》
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
宋·陈亮《南歌子》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宋·姜夔《淡黄柳》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飞红:花瓣飞舞.
元·白朴《天净沙·春》
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觉来:醒来.
元·胡只遹《阳春曲·春景》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6.描写夏天的声音的词语
【描写夏天的成语和熟语】 暑气熏蒸 赤日炎炎 烈日炎炎 烈日杲杲 烈日中天 炎阳似火 骄阳似火 火日炙人 火轮高吐 火云如烧 海天云蒸 夏日可畏 夏阳酷暑 夏山如碧 夏树苍翠 夏水汤汤 沉李浮瓜 赫赫炎官张火伞 赫赫炎炎 热气腾腾 铄石流金 烁石流金 流金铁石 燋金铁石 焦金流石 燋金流石 吴牛喘月 长天当日 赤时当空 炎天暑月 暑气蒸人 【更多相关的描写夏天的成语和熟语】 汗流浃背 浑身出汗 汗流浃背 汗流洽背 遍体生津 流汗浃背 挥汗如雨 挥汗成雨 汗如雨下 汗出如浆 汗流如注 满头大汗 大汗淋漓 旱威为虐 赤地千里 田地龟裂 寸草不生 颗粒无收 禾苗干枯 禾苗枯槁 野田禾苗半枯焦 四时八节 桃红柳绿 有脚阳春 燕语莺啼 夏日可畏 赤日炎炎 绿树成荫 挥汗如雨 蝉声阵阵 烈日当空 电闪雷鸣 暑气逼人 酷暑难耐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汗流浃背 蝉不知雪 簟纹如水 冬日夏云 冬温夏清 浮瓜沉李 寒来暑往 火伞高张 肉山脯林 夏雨雨人 暑气熏蒸 赤日炎炎 烈日炎炎 烈日杲杲 烈日中天 炎阳似火 骄阳似火 火日炙人 火轮高吐 火云如烧 海天云蒸 夏日可畏 夏阳酷暑 夏山如碧 夏树苍翠 夏水汤汤 沉李浮瓜 赫赫炎炎 热气腾腾 铄石流金 烁石流金 流金铁石 燋金铁石 焦金流石 燋金流石 吴牛喘月 长天当日 赤时当空 炎天暑月 暑气蒸人 汗流浃背 浑身出汗 汗流浃背 汗流洽背 遍体生津 流汗浃背 挥汗如雨 挥汗成雨 汗如雨下 汗出如浆 汗流如注 满头大汗 大汗淋漓 旱威为虐 赤地千里 田地龟裂 寸草不生 颗粒无收 禾苗干枯 禾苗枯槁 烈日炎炎 形容夏天阳光强烈。
也可称“赤日炎炎”。例:“烈日炎炎似火烧”。
夏日炎炎 夏天阳光强烈,十分炎热。 骄阳如火 象火一样的阳光。
形容天气非常热。 亦作 骄阳似火 皎阳似火 皎:白而亮。
太阳像火一样燃烧。多形容夏日的炎热。
赫赫炎炎 形容炎热炽盛的样子。 炎炎夏日 非常炎热的夏天。
如:炎炎夏日海滩上到处都是戏水的人潮 炎阳炙人 炙:烤。指炎热的太阳照射在身上,好像烤火一般热。
形容非常酷热。 烈日当空 炎热的太阳高挂天空。
形容天气酷热。 近义 火伞高张 狂风烈日 强风猛烈而酷热的天气。
如:古代骆驼商队行经戈壁,常需忍受狂风烈日的恶劣天候。 火伞高张 比喻烈日当空。
如:夏日炎炎,火伞高张。 近义 烈日当空 吴牛喘月 《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使(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意思是,吴地炎热的时候较长,水牛怕热,见月亮以为是太阳,就害怕得不断喘气。
后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也用以形容天气酷热。
唐·李白《丁都护歌》: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流金铄石 铄、流:熔化。
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要熔化。《楚辞·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亦作 铄石流金 烁石流金 烁玉流金 例:“炎炎火日当天,烁石流金之际,只得赶早凉而行。” 五黄六月 指农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浮瓜沉李 三国·魏·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后以“浮瓜沉李”比喻夏日的一种生活景象。
浮沉於水中的瓜、李,是夏天清凉可口的食物。 亦作 浮瓜避暑 沉李浮瓜。
浮瓜避暑 暑日消暑的乐事。见“浮瓜沉李”。
绿树成荫 树木枝叶茂密,遮住了阳光。正是盛夏季节。
热不可耐 形容非常热,令人不可忍受。 椅席炙手 椅子、席子摸着烫手,形容天气炎热。
焦金烁石 使金石熔化枯焦。形容天气酷热。
北齐·刘昼《刘子新论·大质》:“大热煊赫,焦金烁石。” 流金铄石 铄、流:熔化。
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要熔化。《淮南子·铨言训》:“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
战国楚·宋玉《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季月烦暑,聚蚊成雪,封狐千里。
吴牛喘月 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
比喻因疑心而害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臣犹见牛,见月而喘。”
《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夏日可畏 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
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左传·文公七年》:“鄷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
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火伞高张 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诗:“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五黄六月 指阴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7.关于听夏天鸟声音的诗句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鹤《春宫怨》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宋·钱惟演《木兰花》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 杜宇:杜鹃.宋·辛弃疾《浣溪沙》 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 宋·陈亮《南歌子》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宋·姜夔《淡黄柳》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飞红:花瓣飞舞.元·白朴《天净沙·春》 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觉来:醒来.元·胡只遹《阳春曲·春景》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写夏天声音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