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龄别称的诗句

1.古代年龄的别称代表的岁数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

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指刚成年。指二十岁。

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

《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

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2.写出古人对年龄的别称:

年龄的别称

孩提

幼儿时期

总角

童年时期

及笄

女子15岁

弱冠

男子20岁

花信

女子24岁

而立

30岁

不惑

40岁

知命

50岁

花甲

60岁

古稀

70岁

喜寿

77岁

米寿

88岁

白寿

99岁

耄耄

80-90岁

期颐

100岁

3.古代关于各个年龄的称呼

比喻称谓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七十古稀 未满周岁的儿童――襁褓 2-3岁――孩提 童年——总角,垂髫 8岁(男)——龄年 10岁以下――黄口 10岁(女)——髻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14岁(女)――豆蔻年华 13—15岁——舞勺之年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 ------- 志学之年,束发 16岁(女)――碧玉年华 15—20岁——舞象之年 20岁(男)――弱冠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蓓(信)年华 出嫁——标梅之年 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知命之年、半百 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 77岁——喜寿 80岁――杖朝之年 88岁——米寿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台,骀)背之年 99岁——白寿 100岁――期頣 ,人瑞 108岁——茶寿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 兮”。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 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 《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 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 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 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

《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耄 :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匪我言耄。――《诗·大雅·板》 亦聿既耄。

――《诗·大雅·抑》 老夫耄矣,无能为也。――《左传·隐公四年》 耋 :年八十曰耊。

字亦作耋。――《说文》 则大耋之嗟。

――《易·离》。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绥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耄耋:七八十岁的年龄;高龄,高寿。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 《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男子的“冠礼”和女子的“笄礼”: 人生礼仪中最重要的是男子的“冠礼”和女子的“笄礼”。

冠礼和笄礼,说穿了,就是改变法式。清代以前,古人是留全发的。

婴儿生下三个月后,要选择黄道吉日,剪一次头发,只保留两小撮。这两小撮头发,男孩留在左右两边,有如牛头;女孩则一前一后,有如马首,叫“羁”。

也有按男左女右的方位只留一小撮的。 剪去的头发长出以后,便不再剪,而是向两边分梳,长齐眉毛,叫做“两髦”。

所以儿童又叫“童髦”。或者把“两髦”总束起来,扎在头上,一边一束。

男孩状如兽角,叫做“总角”;女孩状如树桠,叫做“丫头”。所以孩童时代又叫“总角之时”,年幼或地位低的女孩又叫“丫头”。

男孩长到二十岁,女孩长到十五岁,就要举行“冠礼”和“笄礼”。冠笄之前,要先用“筮法”来决定日期和加冠加笄的来宾,叫“筮日”和“筮宾”。

届时,来宾就在一定的礼仪程序中把规定的服饰授予该青年,并为他们取一个“字”。宾取之字与父取之名,一般都有一定的联系。

有了字,也就有了尊称。直到民国年间,中国人如要表示尊敬和客气,都要称对方的字,有如俄国人之称“父名”。

卑者对尊者说话,只能称字,且字之后还要加职衔,或加先生。尊者对卑者说话,。

4.古语中年龄的叫法

人初生叫婴儿。

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

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1. 中国人对于人生各个重要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借代称谓,如"襁褓"是不满周岁的婴孩、"孩提"是两三岁幼童、"始龀"是七八岁小童,"总角"、"垂髫"则是童年的泛称等,其中不少借代称谓如今仍然常用。

2.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3. 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

5.古代年龄段的别称有哪些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

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指刚成年。指二十岁。

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

《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

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6.关于整十岁的别称

外傅之年:指10岁儿童。

桃李年华:指女子20岁的年龄,比喻人的青春年少。

弱冠之年:指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时要举行冠礼,戴上成年人的帽子,表示已经成人。弱冠之年又称为及冠,因为20岁的男子还没达到壮年,身体还比较单薄,所以叫做弱冠,后来泛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纪。

而立之年:指男子30岁。这是孔子总结自己的人生经历得出的经验。孔子从15岁开始就广泛学习,到30岁时学有所成,创立了以仁为本的学说,因而称三十为而立之年。后来人们一般理解为,一个人,特别是男子到了30岁,应该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能够离开父母独立立足于社会,并开拓自己的事业。

不惑之年:指男子40岁。孔子的不惑是指在40岁时,能正确地区别君子与小人,使君子之道的学说与其他学说区别开来,不至于使人疑惑。后指人们在这个年龄段的学识、社会经验比较丰富,对于人情世故和学业上的事情不再感到疑惑。

知天命之年:指50岁。50岁时,明白了天命,即自然规律,知道一切事物之所以如此的原因了。同时也明白了社会规律,即君子之道必将通行于天下,上天赋予“我”行君子道的使命,让“我”去挽救弑父弑君的非君子之道,匡正世风,替天行道。因此人们把50岁称作知天命之年。

花甲之年:指60岁。60岁时,耳朵听到的都是肯定的话语,自己的言行已不会再招致批评。说明这个年龄,已熟谙人情世故,知道怎样去应对它们而不会让人产生不满。

古稀之年:指70岁,源于杜甫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自古以来人能活到70岁的太少了。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耄耋之年泛指老年。“耋”是老至,意思是人变老的时候到来了,“耄”是老毛,意思是八九十岁时连身上的头发、眉毛、胡须、汗毛等等的体毛都枯干变老了。人已是老态龙钟,年老体弱,行动不便。

期颐:指100岁的老人,又称人瑞。

扩展资料

孩提时代:指1-6岁的儿童。

“孩提”其实是一种语言上的倒装形式,正常语序应是“提孩”,“提”即“抱”的意

思。因为小孩子天真可爱,人人见了都想抱一抱、逗一逗。所以孩提时代应该是指小孩儿从1岁左右到6岁这个年龄段。

狗嫌之年:指7-8岁的儿童。

俗话说“七岁八岁狗也嫌”,意思是说小孩儿到了七八岁这个年龄非常淘气,常做出一些让大人十分讨厌的事情,就是狗也不能忍耐他们

的讨厌行为,因此也叫狗嫌之年。但有时这种说法也带有喜爱的成分,意思是小孩儿毕竟是小孩儿,不要跟他们一般见识。

豆蔻年华:指13-14岁的女孩。

出自唐代杜牧《赠别》诗,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外形似芭蕉,花淡黄色,果实为扁球形,种子像石榴子,有香味,果实和种子均可入药。

十三四岁的女孩儿姿态美好,走路体态轻盈,如同杨柳随风摆动,就像二月初豆蔻梢头开

出的豆蔻花一样。

及笄之年:指15岁的女子。

笄是古代女子束发用的簪子。及笄,意思为女子到了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的时候了。古代的女子到了15岁,就要换发

玳簪,表示已经成人。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年龄

7.关于古代年龄的称谓

年龄称谓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古代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关于年龄别称的诗句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年龄别称的诗句

诗句

关于改变民生的诗句

阅读(34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改变民生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民生的诗句,关于民生的诗句,关于民生的诗词。1.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

诗句

关于文天祥读书的诗句

阅读(30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文天祥读书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文天祥的诗词,文天祥的读书励志八字名言,文天祥的诗句。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诗句

关于长城的古诗句及资料

阅读(40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长城的古诗句及资料,内容包括关于长城的诗句和资料,关于长城的诗句和资料,关于长城的古诗句。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

诗句

关于开拓精神的诗句

阅读(40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开拓精神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勇于开拓的古诗词名句,有谁知道关于开拓精神的名人名言,问一些关于开拓的诗句。害怕大雨的,只不过是假花而已。 作者: 克雷洛夫 天生我才必有用。 作者: 李白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句

关于鴻泥与雪爪的诗句

阅读(29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鴻泥与雪爪的诗句,内容包括谁知道苏轼关于“雪泥鸿爪”的的试句,有"试看鸿爪踏雪泥"的诗,雪泥鸿爪是出自谁的诗。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

诗句

关于运动的诗句或名言警句

阅读(60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运动的诗句或名言警句,内容包括关于体育运动的名言和诗句,关于体育运动的名言和诗句,关于运动的名言警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不韦)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欧阳修) 生命在于运动。(伏尔泰) 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达.

诗句

关于尽自己所能的诗句

阅读(39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尽自己所能的诗句,内容包括写关于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做贡献的诗句,写关于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做贡献的诗句,关于尽自己所能给予别人的名人名言。《病起书怀》【宋】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

诗句

关于奈何的现代诗句

阅读(34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奈何的现代诗句,内容包括求《无奈》为题的现代诗,关于看淡得失的现代诗句,把奈何换成现代词语。人生就是这样,挂念着、烦恼着、自由着、限定着;走出一段旅程,转头一望,却也活跃着、瑰丽着;有着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有着你喜好

诗句

关于写心灵的诗句

阅读(34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写心灵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内心的诗句,描写心灵的诗句,求几首触动心灵的诗内容不限。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物是人非事

诗句

关于稻花的诗句有什么

阅读(38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稻花的诗句有什么,内容包括描写稻花的诗句,描写稻花的诗句,描写稻花的诗句。稻花朝代:宋 作者:连文凤纷纷儿女花,为人作颜色。眼饱聊自慰,饥来不堪食。此花不入谱,岂是凡花匹。太阳丽天中,正气从午得。开此丰穰瑞,脱

诗句

运用就关于诸葛亮典故的诗句

阅读(36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运用就关于诸葛亮典故的诗句,内容包括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或典故,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或典故,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成语或典故。有关诸葛亮的诗句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

诗句

关于秋冬季节的诗句

阅读(40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秋冬季节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古诗各两句,描写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诗句,写秋天季节的诗句。春:《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诗句

关于中国端午节日的诗句

阅读(35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中国端午节日的诗句,内容包括有关端午节日的诗句,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端午节诗句小学。五月五日 (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和端午 (张耒)竞

诗句

古诗关于摄影的诗句

阅读(34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关于摄影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摄影的诗句,描写摄影的诗句,有关摄影的诗词。《徐霞客游记·游五台山日记》台,相与连属。时风清日丽,山开列如须眉。余先趋台之南,登龙翻石。其地乱石数万,涌起峰头,下临绝坞,中悬独耸,

诗句

关于改变民生的诗句

阅读(34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改变民生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民生的诗句,关于民生的诗句,关于民生的诗词。1.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

诗句

关于文天祥读书的诗句

阅读(30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文天祥读书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文天祥的诗词,文天祥的读书励志八字名言,文天祥的诗句。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诗句

关于长城的古诗句及资料

阅读(40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长城的古诗句及资料,内容包括关于长城的诗句和资料,关于长城的诗句和资料,关于长城的古诗句。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

诗句

关于开拓精神的诗句

阅读(40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开拓精神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勇于开拓的古诗词名句,有谁知道关于开拓精神的名人名言,问一些关于开拓的诗句。害怕大雨的,只不过是假花而已。 作者: 克雷洛夫 天生我才必有用。 作者: 李白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句

关于鴻泥与雪爪的诗句

阅读(29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鴻泥与雪爪的诗句,内容包括谁知道苏轼关于“雪泥鸿爪”的的试句,有"试看鸿爪踏雪泥"的诗,雪泥鸿爪是出自谁的诗。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

诗句

关于运动的诗句或名言警句

阅读(60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运动的诗句或名言警句,内容包括关于体育运动的名言和诗句,关于体育运动的名言和诗句,关于运动的名言警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不韦)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欧阳修) 生命在于运动。(伏尔泰) 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达.

诗句

关于尽自己所能的诗句

阅读(39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尽自己所能的诗句,内容包括写关于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做贡献的诗句,写关于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做贡献的诗句,关于尽自己所能给予别人的名人名言。《病起书怀》【宋】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

诗句

关于酒伤身的诗句

阅读(325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酒伤身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酒危害的诗句,什么样的诗句可以表达喝酒伤身,什么样的诗句可以表达喝酒伤身。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