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屈原典故的诗句

1.屈原的诗词、简介、故事

屈原是战国期楚国大夫。他劝楚顷襄王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和怀王报仇雪耻。可是他这种劝告不但不顶事,反倒招来了令尹子兰和靳尚等人的仇视。他们天天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他们对楚顷襄王说:“大王没听说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忘了秦国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们不主张抗秦,就是不忠。

楚国出了这种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儿能不亡国呢?大王,你想想这叫什么话!”楚顷襄王听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去。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反倒被奸臣排挤。

他到了湘南以后,经常在汨罗江(在今湖南省东北部,汨音mì)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诗歌。

有一天,屈原在江边遇见渔父。渔父对屈原说:“您不是楚国的大夫吗?怎么会弄到这等地步呢?”屈原说:“许多人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个干净人;将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我被赶到这儿来了。”

渔父不以为然地说:“既然您觉得别人都是肮脏的,就不该自鸣清高;既然别人喝醉了,那么您何必独自清醒呢!”屈原反对说:“我听人说过,刚洗头的总要把帽子弹弹,刚洗澡的人总是喜欢掸掸衣上的灰尘。我宁愿跳进江心,埋在鱼肚子里去,也不能拿自己干净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脏。”

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自杀了。附近的人,得到这个消息,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水,哪儿有屈原的影儿。大家在汨罗江上捞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渔父很难受,他对着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

2.关于“屈原”的诗句有哪些

现代毛泽东《七绝·屈原》: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宋李觏《屈原》:秋来张翰偶思鲈,满筯鲜红食有馀。何事灵均不知退,却将闲肉付江鱼。

宋张耒《屈原》:楚国茫茫尽醉人,独醒惟有一灵均。哺糟更遣从流俗,渔父由来亦不仁。

宋陈普《咏史上·屈原》:仲尼死后百年期,定把离骚继四诗。占断江南烟雨绿,历山穷子与湘累。

宋徐钧《屈原》:托兴妃嫔疑亵嫚,幻言神怪似荒唐。若无一点精忠节,未必文争日月光。

屈原:

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相关典故: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和楚王一样,芈姓,但楚王是熊氏。该姓出自黄帝颛顼系统的祝融氏;芈姓族群从商代迁徙至南方楚地,当传到熊绎时,因功受周封于楚,遂居丹阳(也就是现在湖北宜昌)。这就是屈原的故乡。屈子祠正门春秋,约公元前7世纪,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这个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后代就以屈为氏了。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类似的,还有春秋时代的若敖氏和薳氏;战国时代的昭氏和景氏,昭、屈、景是楚国王族的三大姓,屈氏能够从春秋前期一直延续到战国后期,一直处于楚国的高层,这个家族可谓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务。屈原既是楚王的本家,当时叫作“公族”或“公室”,那么他和楚国的关系,当然也就不同一般。屈氏子孙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国都曾担任过要职。到了屈原这一代,屈氏当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后来被秦国俘虏的大将屈丐。屈原楚辞《九章·惜诵》:“忽忘身之贱贫”。很可能当时这个贵族家庭已经衰落了。

3.屈原的故事和诗歌

故事:(一),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

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

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

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二),战国时代,称雄的秦、楚、齐、燕、赵、韩、魏七国,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不断混战。 那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正当青年,为楚环王的左徒官。

他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 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

那时西方的秦国最强大,时常攻击六国。因此,屈原亲自到各国去联络,要用联合的力量对付秦国。

怀王十一年,屈原的外交成功了。楚、齐、燕、赵、韩、魏六国君王齐集楚国的京城郢都,结成联盟,怀王成了联盟的领袖。

联盟的力量,制止了强秦的扩张。屈原更加得到了怀王的重用,很多内政、外交大事,都凭屈原作主。

因而,楚国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班贵族,对屈原非常嫉妒和忌恨,常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说他夺断专权,根本不把怀王放在眼里。

挑拨的人多了,怀王对屈原渐渐不满起来。 秦国的间谍把这一情况,报告秦王,秦王早想进攻齐国,只碍着六国联盟,不敢动手,听到这个消息,忙把相国张仪召进宫来商量。

张仪认为六国中间,齐楚两国最有力量,只要离间这两国,联盟也就散了。他愿意趁楚国内部不和的机会,亲自去拆散六国联盟。

秦王大喜,准备了金银财宝,交给张仪带去。张仪将相印交还秦王,伪装辞去秦国相位,向楚国出发。

张仪到了郢都,先来拜访屈原,说起了秦国的强大和秦楚联合对双方的好处,屈原说:"楚 国不能改变六国联盟的主张。" 张仪告诉子兰:"有了六国联盟,怀王才信任屈原,拆散了联盟,屈原就没有什么可怕了。

"子兰听了,十分高兴。 楚国的贵族就和张仪连成一气。

子兰又引他拜见了怀王最宠爱的王后郑袖,张仪把一双价值万金的白璧,献给了郑袖。那白璧的宝光,把楚国王后的眼睛都照花了。

郑袖欣然表示,愿意帮助他们促成秦楚联盟。大家认为:"要秦楚联合,先要拆散六国联盟;要拆散联盟,先要怀王不信任屈原。

子兰想了一条计策:就说屈原向张仪索取贿赂,由郑袖在怀王面前透出这个风声。张仪大喜说:"王后肯出力,真是秦楚两国的福分了!" 张仪布置停当,就托子兰引见怀王。

他劝怀王绝齐联秦,列举了很多好处。最后道:"只要大王愿意,秦王已经准备了商于地方的六百里土地献给楚国。

怀王是个贪心的人,听说不费一兵一卒,白得六百里土地。如何不喜。

回到宫中,高兴地告诉了郑袖。郑袖向他道喜,可又皱起眉头:"听说屈原向张仪要一双白璧未成,怕要反对这事呢!"怀王听了,半信半疑。

第二天,怀王摆下酒席,招待张仪。

席间讨论起秦楚友好,屈原果然猛烈反对,与子兰、靳尚进行了激烈争论。他认为:"放弃了六国联盟,就给秦国以可乘之机,这是楚国生死存亡的事情呵! 他痛斥张仪、子兰、靳尚,走到怀王面前大声说:"大王,不能相信呀!张仪是秦国派来拆散联盟、孤立楚国的,万万相信不得……"。

怀王想起郑袖所说,果然屈原竭力反对秦楚和好;又贪图秦国的土地。不禁怒道:"难道楚国的六百里土地抵不上你一双白璧!"就叫武士把他拉出宫门。

屈原痛心极了,站在宫门外面不忍离开,盼着怀王能醒悟过来,改变主意,以免给国家带来灾难。 他从午站到晚看见张仪、子兰、靳尚等人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走出宫门,才绝了望。

他叹着气喃喃地说:"楚国啊,你又要受难啦……" 屈原回到家中,闷闷不乐,想到亲手结成的联盟一经破坏,楚国就保不住眼前的兴旺,不禁顿脚长叹。 替他管家的姐姐女媭问明情由,就知他遭到了小人的陷害,劝他不要再发议论了,屈原道:"我是楚国人,死也不能看到楚国遇到危险啊!" 他认为怀王会醒悟,定会分清是非的。

只要怀王回心转意,楚国就有办法了。但是怀王不再召见他,他越来越忧愁,常常整夜不眠。

他写了一篇名叫《离骚》的长诗,把对楚国的忧愁和自已的怨愤都写了进去。"离骚"就是"离忧",人在遭遇忧愁的时候,怎不呼叫上天和父母,以抒发自己的怨愤呢! 这篇诗传到宫中,子兰、靳尚等人又得了攻击的材料,说屈原把怀王比作桀纣。

4.求有关屈原的故事和名句

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名平,出身于楚国的贵族。

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26岁就担任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

起初他颇 屈原像受楚怀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改良内政,联齐抗秦。但是,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在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一被放逐到江南。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日端午节这天投汨罗江自杀。 [1]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约于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自称颛顼的后裔。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

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提倡“美政”。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入溆浦余徘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在流放期间,屈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屈原“朝发枉渚”处:今湖南常德德山 图片来源: 武陵藏珍---沅澧流域历史文化图说/周新国 周波 著 “朝发枉渚”之地(今常德德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

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

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

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 前278年,秦国攻破了郢都。

当年五月五日,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家族 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屈原和楚王一样,芈(mǐ)姓,后来改姓熊。

该姓出自黄帝颛顼系统的祝融氏;芈姓族群从商代迁徙至南方楚地,当传到熊绎时,因功受周封于楚,遂居丹阳(也就是现在湖北省秭归县境内)。这就是屈原的故乡。

春秋初期,约公元前7世纪,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这个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后代就以屈为氏了。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类似的,还有春秋时代的若敖氏和薳氏;战国时代的昭氏和景氏,昭、屈、景是楚国王族的三大姓,屈氏能够从春秋前期一直延续到战国后期,一直处于楚国的高层,这个家族可谓经久不衰。

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务。 屈原既是楚王的本家,当时叫作“公族”或“公室”,那么他和楚国的关系,当然也就不同一般。

屈氏子孙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国都曾担任过要职。屈原的父亲叫伯庸。

到了屈原这一代,屈氏当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后来被秦国俘虏的大将屈丐。屈原楚辞《九章》中的《惜诵》曾说道:“忽忘身之贱贫”。

很可能当时这个贵族家庭已经衰落了。出生 屈原的出生日期,据近代许多人研究的结果,大概不出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前342年)到三十年(前339年)之间。

照甲子推算,那年应该是戊寅年.不遏其巧得很,屈原的出生不但是寅年,而且又是寅月寅日。照中国历法的老话是“人生于寅”,所以夏正便以建寅之月(即正月)为岁首。

屈原既然是寅年寅月寅日生,真正符合于“人”的生辰,所以在屈原著名的作品《离骚》中说:“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这句是说太岁星逢寅的那年正月,又是庚寅的日子,我从母体降生了。

说明这一年是寅年;孟是始,硕是正月,夏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说明这年正月是寅月;庚寅则说明这一天是寅日。屈原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这可是个好日子(据邹汉勋、刘师培用殷历和夏历推算,定为前343年正月二十一日。

清代陈玚用周历推算定为前343年正月二十二日),目前一般定为前340年。取名 屈原觉得自己的生辰有些与众不同,所以他在《离骚》中说:“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这四句是说:父亲看到我生辰不凡,给我起了个好名字,名字叫做“平”,字名叫做“原”。而东汉王逸在《章句》中解释屈原的名字时说:“正,平也;则法也”,“灵,神也;均,调也。

言正平可法者莫过于天,养物均调者,莫神于地。” 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

同他的生年月日配合起来,照字面上讲,“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天的象微;“原”是又宽又平的地形[7],就是地的象微,屈原的生辰和名字正符合“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8]的天。

5.屈原爱国故事佳句精彩语段

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名平,出身于楚国的贵族。

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26岁就担任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

起初他颇 屈原像 受楚怀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改良内政,联齐抗秦。但是,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在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一被放逐到江南。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日端午节这天投汨罗江自杀。 [1]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约于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自称颛顼的后裔。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

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提倡“美政”。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入溆浦余徘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在流放期间,屈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屈原“朝发枉渚”处:今湖南常德德山 图片来源: 武陵藏珍---沅澧流域历史文化图说/周新国 周波 著 “朝发枉渚”之地(今常德德山)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

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

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

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 前278年,秦国攻破了郢都。

当年五月五日,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家族 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屈原和楚王一样,芈(mǐ)姓,后来改姓熊。

该姓出自黄帝颛顼系统的祝融氏;芈姓族群从商代迁徙至南方楚地,当传到熊绎时,因功受周封于楚,遂居丹阳(也就是现在湖北省秭归县境内)。这就是屈原的故乡。

春秋初期,约公元前7世纪,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这个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后代就以屈为氏了。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类似的,还有春秋时代的若敖氏和薳氏;战国时代的昭氏和景氏,昭、屈、景是楚国王族的三大姓,屈氏能够从春秋前期一直延续到战国后期,一直处于楚国的高层,这个家族可谓经久不衰。

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务。 屈原既是楚王的本家,当时叫作“公族”或“公室”,那么他和楚国的关系,当然也就不同一般。

屈氏子孙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国都曾担任过要职。屈原的父亲叫伯庸。

到了屈原这一代,屈氏当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后来被秦国俘虏的大将屈丐。屈原楚辞《九章》中的《惜诵》曾说道:“忽忘身之贱贫”。

很可能当时这个贵族家庭已经衰落了。 出生 屈原的出生日期,据近代许多人研究的结果,大概不出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前342年)到三十年(前339年)之间。

照甲子推算,那年应该是戊寅年.不遏其巧得很,屈原的出生不但是寅年,而且又是寅月寅日。照中国历法的老话是“人生于寅”,所以夏正便以建寅之月(即正月)为岁首。

屈原既然是寅年寅月寅日生,真正符合于“人”的生辰,所以在屈原著名的作品《离骚》中说:“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这句是说太岁星逢寅的那年正月,又是庚寅的日子,我从母体降生了。

说明这一年是寅年;孟是始,硕是正月,夏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说明这年正月是寅月;庚寅则说明这一天是寅日。屈原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这可是个好日子(据邹汉勋、刘师培用殷历和夏历推算,定为前343年正月二十一日。

清代陈玚用周历推算定为前343年正月二十二日),目前一般定为前340年。 取名 屈原觉得自己的生辰有些与众不同,所以他在《离骚》中说:“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这四句是说:父亲看到我生辰不凡,给我起了个好名字,名字叫做“平”,字名叫做“原”。而东汉王逸在《章句》中解释屈原的名字时说:“正,平也;则法也”,“灵,神也;均,调也。

言正平可法者莫过于天,养物均调者,莫神于地。” 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

同他的生年月日配合起来,照字面上讲,“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天的象微;“原”是又宽又平的地形[7],就是地的象微,屈原的生辰和名字正符合“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8]的天地人三。

6.关于屈原的故事

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中。《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报任安书》里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对同一事件的表述明显存在着矛盾。

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从这首诗本身找证据是好办法。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自疏”意味着主动的态度,不是“被放”。此外,也有人因为诗中有“济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怀疑它是屈原放逐之后所作,这并不足信。因为《离骚》后半部分,全是写作者想像中的云游,“济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实有其事。

总之,《史记·屈原列传》的说法是可信的。而《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时不大忠实于史实,是有可能的。 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中。《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报任安书》里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对同一事件的表述明显存在着矛盾。

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从这首诗本身找证据是好办法。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自疏”意味着主动的态度,不是“被放”。此外,也有人因为诗中有“济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怀疑它是屈原放逐之后所作,这并不足信。因为《离骚》后半部分,全是写作者想像中的云游,“济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实有其事。

总之,《史记·屈原列传》的说法是可信的。而《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时不大忠实于史实,是有可能的。

7.屈原的所有的诗

屈原的诗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作品共有25篇,篇目为:九歌、招魂、天问、离骚、九章、卜居、渔父。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最早的长篇抒情诗。

诗中诗人用了许多比喻,无情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丑恶,抨击了他们的奸邪、纵欲、贪婪、淫荡和强暴。同时,他也塑造了坚持正义、追求真理、不避艰难、不怕迫害、热爱乡土和人民的人物形象。

《离骚》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诗中无论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还是一些事物特征的描绘,诗人都大量采用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神话传说的充分运用,展开了多彩的幻想的翅膀,更加强了《离骚》的浪漫主义气韵。

比、兴手法的运用,在《离骚》中是非常多见的,如他以香草比喻诗人品质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以驾车马比喻治理国家等。 《离骚》的形式来源于楚国人民的口头创作,诗人又将之加以改造,构成长篇,使之包含了丰富的内容。

它的语言精炼,吸收了楚国的不少方言,造句颇有特色。.cn/literature/wenxue/shiren/quyuan.htm。

关于屈原典故的诗句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屈原典故的诗句

诗句

关于赞叹小溪的诗句

阅读(41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赞叹小溪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赞美小溪的语句,小诗,赞美溪水的诗句,赞美小溪的诗词。1. 【盛夏的小溪】夏天时,溪水涨满,溢上岸边的草地里,阳光照射在溪水上,特别耀眼。孩子们三五成群,光着屁股在溪水中尽情地嬉戏着,他们一

诗句

关于黑色的英文诗句

阅读(59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黑色的英文诗句,内容包括关于颜色的英语句子,有关颜色的英语句子,关于黑白的英语短句加翻译。RED(红色)(1)The president was treated to the redcarpet in Rome.总统在罗马受到

诗句

关于小学生写爬山的诗句

阅读(97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小学生写爬山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秋天的爬山诗句儿童诗,初中生必背古诗文中哪些古诗是写登山的,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爬山》哪些句子能体现细节(写体会)。露出云层的群山似岛屿般一簇簇一抹抹的悬浮着。 周围的大山

诗句

关于永无止境的诗句

阅读(249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永无止境的诗句,内容包括形容学习永无止境的成词或古诗,表现出永无止境意境的诗词,写学习永无止境的名言警句。形容学习永无止境的成词或古诗如下: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

诗句

关于别人不懂你的诗句

阅读(39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别人不懂你的诗句,内容包括形容别人不懂我的诗句,形容别人不懂我的诗句,形容别人不懂我的诗句。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明·唐寅 《桃花庵歌》释义:别的人笑话我很疯癫,我却笑别

诗句

关于运动打斗的诗句

阅读(54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运动打斗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打斗的诗句,关于运动的诗句诗,关于运动的诗句。扈驾 年代:【宋】 作者:【吕定】 八月秋高战马肥,观兵郊外振天威。一声凤吹迎鸾驭,五色龙文杂衮衣。剑战横空金气肃,旌旗映日彩云飞。令严

诗句

关于家书的近现代诗句

阅读(36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家书的近现代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家书的诗句,关于家书的诗句,关于家书的诗句~~~~~~~~~~~~~~~~~~~~~。《饮马长城窟行》 汉·无名氏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

诗句

关于浅浅笑笑的诗句

阅读(50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浅浅笑笑的诗句,内容包括有关浅浅的诗句,带有"浅浅"的古诗句,温柔优美伤感的爱情诗句,含有“浅浅”的诗句。墨池浅浅深如海.浅浅愧飞毫.愁黛不开山浅浅.出浦水浅浅.见石濑浅浅.浅浅一井泉.花分浅浅胭脂脸.麦垄浅浅难蔽身

诗句

关于合作发展的诗句

阅读(69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合作发展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合作的诗句,关于合作的诗句,有关共赢的诗句。1. 人心齐,泰山移。2. 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3.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4. 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5. 一

诗句

关于柳树思乡的诗句古诗

阅读(259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柳树思乡的诗句古诗,内容包括关于柳树的思乡古诗,关于柳树的思乡古诗,关于柳的思乡诗句。01.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 02.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03. 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诗句

关于柿子的诗句挂灯笼

阅读(455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柿子的诗句挂灯笼,内容包括秋去冬来万物休唯有柿树挂灯笼是谁的诗,有关柿子的诗句,描写冬天柿子挂满枝头的诗词。是现代诗,暂无出处。全诗为:秋去冬来万物休,唯有柿树挂灯笼。欲问谁家怎不摘,等到风霜甜不溜。

诗句

关于青春河的诗句

阅读(39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青春河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青春的诗句,关于青春的诗句,有关于青春的诗句。关于青春的诗歌 《无怨的青春》文/席慕容 在年轻的时候 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 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那么 所有的 时刻都将是一种无

诗句

关于昙的诗句

阅读(41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昙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昙花的诗句,写昙花的诗句,赞美昙花的诗句啊。有关昙花的诗句: 昙花一现可倾城 美人一顾可倾国 不羡倾城与倾国 蓝天如梦雁飞过 昙花一现抵为缘 魂梦相依情难宣 丝丝残泪凄凉意 空留雁

诗句

关于港湾诗句

阅读(52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港湾诗句,内容包括有关港湾的诗词,关于港湾的句子,描写海湾的诗句。家是王维《杂诗》中“来日绮床前,寒梅著花未”的那朵寒梅;家是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那轮明月。家是李白《春夜洛阳城闻

诗句

关于赞叹小溪的诗句

阅读(41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赞叹小溪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赞美小溪的语句,小诗,赞美溪水的诗句,赞美小溪的诗词。1. 【盛夏的小溪】夏天时,溪水涨满,溢上岸边的草地里,阳光照射在溪水上,特别耀眼。孩子们三五成群,光着屁股在溪水中尽情地嬉戏着,他们一

诗句

关于黑色的英文诗句

阅读(59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黑色的英文诗句,内容包括关于颜色的英语句子,有关颜色的英语句子,关于黑白的英语短句加翻译。RED(红色)(1)The president was treated to the redcarpet in Rome.总统在罗马受到

诗句

关于小学生写爬山的诗句

阅读(97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小学生写爬山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秋天的爬山诗句儿童诗,初中生必背古诗文中哪些古诗是写登山的,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爬山》哪些句子能体现细节(写体会)。露出云层的群山似岛屿般一簇簇一抹抹的悬浮着。 周围的大山

诗句

关于永无止境的诗句

阅读(249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永无止境的诗句,内容包括形容学习永无止境的成词或古诗,表现出永无止境意境的诗词,写学习永无止境的名言警句。形容学习永无止境的成词或古诗如下: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

诗句

关于别人不懂你的诗句

阅读(39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别人不懂你的诗句,内容包括形容别人不懂我的诗句,形容别人不懂我的诗句,形容别人不懂我的诗句。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明·唐寅 《桃花庵歌》释义:别的人笑话我很疯癫,我却笑别

诗句

关于运动打斗的诗句

阅读(54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运动打斗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打斗的诗句,关于运动的诗句诗,关于运动的诗句。扈驾 年代:【宋】 作者:【吕定】 八月秋高战马肥,观兵郊外振天威。一声凤吹迎鸾驭,五色龙文杂衮衣。剑战横空金气肃,旌旗映日彩云飞。令严

诗句

关于家书的近现代诗句

阅读(36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家书的近现代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家书的诗句,关于家书的诗句,关于家书的诗句~~~~~~~~~~~~~~~~~~~~~。《饮马长城窟行》 汉·无名氏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

诗句

关于说刺绣的诗句

阅读(41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说刺绣的诗句,内容包括形容刺绣的诗句,描写刺绣的诗词,描写刺绣的诗句。1)咏绣障(唐·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娇 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 引得黄莺下柳条 2)绣(唐·罗隐) 一片丝罗轻似水 洞房西室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