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词的诗句并赏析

1. 有关秋的诗句及赏析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词二首 刘禹锡鉴赏】

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的主题思想。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象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刘禹锡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2. 描写秋天的诗句,有赏析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全唐诗》)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

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帡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全唐诗》) 刘禹锡(772-842),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

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全唐诗》) 此诗作于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 皮日休(约833--?),字逸少,襄阳人。诗与陆龟蒙齐名,有《皮子文薮》。

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诗钞》) 这首长歌十四联二十八句,可谓中秋诗中的长篇。诗中从月升写到月落,既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月,又生动地记述了中秋人事。

诗中"一杯未尽银阙涌,乱去脱坏如崩涛"气势堪壮,"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想象独特,"千灯夜作鱼龙变","低昂赴节随歌板"说出民风,"归来呼酒更重看","对月题诗有几人 "道来己情,全诗景情交错,人我杂出,气格抑扬,诗情顿挫,低回中转酣畅,激越中出衰婉,实为中秋咏月诗中的上乘之作。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宋诗钞》) 米芾(1051--1107),字元璋,襄阳人。

官至礼部员外郎。能为诗文,尤长于翰墨,书法为宋代大家。

这首诗引用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民间传说珍珠的育成与月的盈亏有关,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这样借传说咏月,又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话的色彩,使中秋之月更为迷人。

参考资料: 回答者:niupa - 高级魔法师 六级 9-17 13:31 中秋佳节,思国思乡缠绕心间。对每一个远离家乡的人,明月的光辉不分界限,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它的抚慰,正如祖国对她人民的关怀,不会因远隔重洋而忽略。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李 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夜 思 李 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嫦 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3. 秋的诗词及赏析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赏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

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潮”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4. 描写秋天的诗句赏析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2113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5261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4102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1653、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江枫渔火对愁眠”。经霜后鲜红似火的枫叶与渔船上星星点点的灯火,在霜天夜晚呈现出一种朦胧美,给这幅秋江月夜图平添几分悦目赏心的风姿,绘景已达专到美得无瑕的境界!然而,作者着力渲染秋江月夜的美景时,笔束一顿便绘出一个“愁”字来。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属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5. 秋词名句赏析

有以下关于刘禹锡的《秋词》中的两个名句的赏析:

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出自:《秋词二首》其一,唐代诗人刘禹锡

2、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3、原文释义: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4、赏析:从自古诗家词人逢秋而悲落笔,道出了诗人们对秋天的悲凉心绪,倾诉悲凉寂寞之感。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二、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1、出自:《秋词二首》其二,唐代诗人刘禹锡

2、原文: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3、原文释义: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浅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4、赏析:与第一首相比,第一首是赞美秋天的气节,而第二首着手于秋天美丽的景色。诗人只是如实的勾勒出秋天真实的情景,明净清白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

扩展资料:

一、《秋词》两首的作者——刘禹锡

1、文学方面:山水诗以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而著名,朴素、自然、可爱,充满着积极向上的思想

2、哲学方面: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倾向,有积极面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不能干预,但是可以加以利用和改造。

二、古代有关秋天的其他诗句: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出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南唐后主李煜

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白话释义:什么时候才能了解时光,往事又知道些多少?昨夜小楼上吹来了春风,明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出自:《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原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白话释义: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秋词两首

6. 秋的诗词及赏析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赏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潮”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7. 刘禹锡《秋词》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

8. 关于秋的经典古诗,及赏析.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赏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

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潮”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9. 关于秋的诗句及点评

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赏析:通过大风、急流写出了秋天的大气、高远,空旷,寂寥,读后如临其境,荡气回肠。

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赏析:昔日的风光与美丽已不在,所能留下的只是对往事的回忆,而到秋雨来临,叶残枝败,却让我们听到了生命的顽强挺立和对生命执著的热爱。枯荷表现的是荷之残存生命的一刻,在秋气的严逼中傲然挺立,为生命的瞬间抗争着,仍以它瘦弱的身躯承接着雨滴,奏出生命的最后乐章。

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满山的红叶一扫古诗中的肃杀凄凉,写出了秋天的另外一种风景。

关于秋词的诗句并赏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秋词的诗句并赏析

诗句

关于绿色的诗句和成语

阅读(187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绿色的诗句和成语,内容包括求关于"绿"的成语和诗句,关于绿色的词语或成语,还有诗句,描写绿色的成语。苍翠欲滴 春光漏泄 惨绿少年 苍松翠柏 丹心碧血纷红骇绿 回黄转绿 红衰翠减 看朱成碧 绿肥红瘦绿林豪客 绿蓑青笠 绿

诗句

关于中秋放假的诗句

阅读(52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中秋放假的诗句,内容包括写中秋的诗,中秋节和国庆节的诗句,我就想找写中秋的诗句啊。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 建《十五夜望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诗句

关于雾的诗句句

阅读(38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雾的诗句句,内容包括描写雾的古诗句,描写雾的古诗句,形容雾的诗句(越多越好)。终朝吐祥雾,薄晚孕奇烟。 阳台雾初解。梦渚水裁渌。远山隐且见。平沙断还绪。分弦饶苦音。别唱多凄曲。尔拂后车尘。我事东皋粟。 春江花月夜

诗句

15句关于描写思乡的诗句

阅读(50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15句关于描写思乡的诗句,内容包括十五句关于思乡和月亮的诗句,十五句关于思乡和月亮的诗句,有关“思乡”的名言诗句15句。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里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风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

诗句

关于田野优美的句子或诗句

阅读(37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田野优美的句子或诗句,内容包括描写田野美丽的诗句,描写田野的优美句子,描写田野美丽的诗句要快。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游山西村

诗句

关于教育目的的诗句

阅读(37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教育目的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教育的诗句,有关教育的诗句,古诗教育的意义与目的。《题弟侄书堂》唐代: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

诗句

还有什么关于楼的诗句

阅读(36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还有什么关于楼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楼的古诗,有关“楼”的诗句,有关“楼”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

诗句

关于亲情名言诗句三个

阅读(41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亲情名言诗句三个,内容包括有关亲情的名言3句,关于亲情的名言和诗句,有关亲情的名言、诗句、格言等。1.内睦者,家道昌。 林逋2.母亲的心灵是子女的课堂。 比彻3.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4.家有万贯,不如出个硬汉。

诗句

写一篇关于古诗句的作文

阅读(37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一篇关于古诗句的作文,内容包括写一篇关于古诗的作文,写一篇关于古诗的作文,写一篇关于古诗的作文。四岁时就开始背诗,这当然是被大人强迫的,小时候不识字,只能死记硬背,因而十分怕背诗。上学后,识字了,老师也叫了些诗,但仅限于

诗句

关于写卓文君的诗句

阅读(75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写卓文君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卓文君的诗句,关于卓文君的诗词,描写卓文君的诗词。他们写了的,我就不写了。《望江亭》当炉卓女艳如花,不记琴心未有涯。 负却今宵花底约,卿须怜我尚无家。句首四字连起来为:“当不负卿” 雨霖

诗句

苏轼关于食品的诗句

阅读(53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苏轼关于食品的诗句,内容包括苏轼写的关于食物的诗,苏轼和食物有关的诗词,苏轼写的和食物有关的诗词。东坡吃野鸡写《野雉》诗,吃鳊鱼写《鳊鱼》诗,吃鲍鱼写《鳆鱼行》,吃竹笋写《送笋芍药与公择二首2113》,吃蟹写《丁公默送蝤

诗句

关于争取自由的诗句

阅读(62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争取自由的诗句,内容包括有关自由的诗句,格言或名言警句,离骚中表现出屈原争取自由,反抗侵略,刚正不阿的一句诗句,关于自由成长的名人名言。那些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他们凭借的力量是德行,而这也正是我的力量。---贝多芬

诗句

关于练笔的经典诗句

阅读(42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练笔的经典诗句,内容包括初一一篇关于诗词活动的练笔,关于精彩的诗句,初一一篇关于诗词活动的练笔。初一一篇关于诗词活动的练笔 ???你这个问题我还没看明白,你能具体化一点? 如果你的意思是要一片关于大年初一的诗来练笔的

诗句

关于浮槎的诗句

阅读(43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浮槎的诗句,内容包括浮槎山的相关诗词,转眼春风四月余,浮槎归计半成虚.是谁的诗句,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是谁的诗句。李清照《行香子·草际鸣蛩》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

诗句

关于绿色的诗句和成语

阅读(187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绿色的诗句和成语,内容包括求关于"绿"的成语和诗句,关于绿色的词语或成语,还有诗句,描写绿色的成语。苍翠欲滴 春光漏泄 惨绿少年 苍松翠柏 丹心碧血纷红骇绿 回黄转绿 红衰翠减 看朱成碧 绿肥红瘦绿林豪客 绿蓑青笠 绿

诗句

关于中秋放假的诗句

阅读(52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中秋放假的诗句,内容包括写中秋的诗,中秋节和国庆节的诗句,我就想找写中秋的诗句啊。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 建《十五夜望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诗句

关于雾的诗句句

阅读(38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雾的诗句句,内容包括描写雾的古诗句,描写雾的古诗句,形容雾的诗句(越多越好)。终朝吐祥雾,薄晚孕奇烟。 阳台雾初解。梦渚水裁渌。远山隐且见。平沙断还绪。分弦饶苦音。别唱多凄曲。尔拂后车尘。我事东皋粟。 春江花月夜

诗句

15句关于描写思乡的诗句

阅读(50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15句关于描写思乡的诗句,内容包括十五句关于思乡和月亮的诗句,十五句关于思乡和月亮的诗句,有关“思乡”的名言诗句15句。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里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风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

诗句

关于田野优美的句子或诗句

阅读(37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田野优美的句子或诗句,内容包括描写田野美丽的诗句,描写田野的优美句子,描写田野美丽的诗句要快。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游山西村

诗句

关于教育目的的诗句

阅读(37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教育目的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教育的诗句,有关教育的诗句,古诗教育的意义与目的。《题弟侄书堂》唐代: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

诗句

还有什么关于楼的诗句

阅读(36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还有什么关于楼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楼的古诗,有关“楼”的诗句,有关“楼”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

诗句

静夜思是关于思乡情感的诗句

阅读(67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静夜思是关于思乡情感的诗句,内容包括思乡诗名句静夜思的表达感情,静夜思最能表达思乡的诗句是,关于思乡情感的诗句急急除《绝句》《静夜思》。李白的静夜思主要表达的是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