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冲突的诗句

1.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 作文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场围绕家书兴替的讨论就此展开。

学生甲认为家书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学生乙认为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当然不用写信……说到底,这是一场有关科技与传统争论的问题。 其实,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是可以完美融合的。

它们之间的冲突是可以解决的。 日本的京都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

京都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最初的设计是模仿中国隋唐的长安和洛阳而建的。其中,洛中最显京都街道棋盘式的布局,这里是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既有千年古刹,也有西式建筑。

城中心大多店面和住宅,仍是低矮的两层楼木层,充满古香古色的古都风味。在京都市区,6公尺以上的建筑甚至都被为破坏景观,极易引起市民反对,所以没有高层建筑,也没有高架桥。

走在京都的街道,你还会真正领略到“吃在大阪,穿在京都”的古训。你会看到很多的手工纺织的展示,正宗的日本茶道表演等充满传统味道表演。

同样,你也能在这里领略到现代气息。京都最新的车站,你能感受到21世纪的“高速”,它结合了五大特点:交通,停车场,文化,饭店,百货公司等全球数一数二的各类设施,尤其是车站内高11层的手扶梯,可直通百货公司商场及科技游乐中心,更有空中走廊和咖啡座,是一座多元化的建筑。

站在这个多元化车站的顶楼眺望,看到高台寺周边的庭院,低矮的两层楼木屋,你才会真正惊诧于京都的魅力,绝不是精彩绝伦的现代建筑,更多的是千年传统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又是另外一个很好的例子。

比如,中国馆内用高科技投影技术制作的《清明河上图》;上海馆中由声光电影演绎的多媒体影片《永远的新天地》;日本馆内会用小提琴拉《茉莉花》的智能机器人,等等,都是传统文化与现代高科技完美结合的展点。 京都的灿烂和世博的成功证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并不矛盾,我们既不能以传统文化消亡的代价来推进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不能无视现代科技的发展来保护传统文化。

我们唯有坚持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两翼齐飞,整个人类的发展才能有更加灿烂的未来。

2. 请大家帮忙推荐一些有关文化冲突和差异的电影

我个人认为喜宴是文化冲突的电影中比较优秀的电影,下面是喜宴的一些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喜宴 Wedding Banquet 导演: 李安 出品年:1993 出品公司:中央有限公司 一、重要参与人员: 制片:泰德霍柏、詹姆斯夏慕斯 出品人:江奉琪 副导:Dolly Hall 编剧:李安、冯光远 摄影:林良忠 演员:金素梅、赵文瑄、郎雄、归亚蕾、Mitchell Lichtenstein 二、导演作品年表: 1992 推手 Pushing Hands 1993 喜宴 The Wedding Banquet 1994 饮食男女 Eat Drink Man Woman 1995 理性与感性 Sense And Sensibility 1997 冰风暴 Ice Storm 1998 与魔鬼共骑 Ride With The Devil 1998 柏林日记 Berlin Diaries,1940-1945 三、导演简要: 在台湾念的是艺专影剧科,李安赴美后,拿到伊利诺大学戏剧硕士及纽约大学电影制作学位,并与Spikee Lee及Ernest Dickerson合作,为他的学生时代电影赢得不少奖作。

一直等候进军美国电影圈的他,经由「喜宴」这部电影终於获得国际影展的瞩目,也将台湾电影推向世界舞台;擅长处理个人与家庭冲突,李安总将故事背景置放在东、西文化的临界点上,检视西方思潮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酿,而中国文化又是如何自处?他的前三部电影即是很好的例子,其中「饮食男女」荣获199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当年以俄国片「烈日灼身」赢得此座奖项。 四、剧情简介: 来自台湾的高伟同,凭著远见与精明的头脑在曼哈顿置产,并与恋人赛门在高级住宅区同筑爱窝,这种连四周邻居都不禁投以异样眼光的同性恋行径,该如何跨越文化藩篱,在回归父母亲情的拥抱时,仍能以无限的爱与宽容化解一切难题,是本片急欲探讨的主题。

耐不住父母来自台湾声声催促的热切与不断安排相亲的叨扰下,伟同决定和房客威威,一位远从上海赴美留学的女画家,办理假结婚;两人一是为了克尽孝道,一是为了取得绿卡,在各取所需的情况下,威威搬进伟同住处;然而,父母的突然造访,打断此番谎言的和谐,更搅乱了三人的关系。寒酸的市府公证婚礼,在遇到高父昔日的部属老陈后有了转机,接著是一场隆重的热闹婚宴:以竹筷敲碗、强迫新郎喝酒、闹洞房等西方人眼中的奇异景象,为礼俗繁复的中国文化留下精彩见证。

当然,假戏有真做的可能,当威威发现自己怀孕,一切单纯的安排顿时变得复杂起来;伟同禁不住压力,在父亲中风时向母亲坦白自己同性恋身份、威威嚷著堕胎、连赛门都因受不了这种变态关系的维系而萌生离开的打算,这一切终究逃不出高父的观察与直觉,在他私自送给赛门生日大礼时,一切似乎有了答案…… 五、其他轶事: 荣获第三十届金马奖: 最佳剧情片、最佳男、女配角、最佳导演及最佳原著剧本 另获93'年西雅图影展最佳影片、雪梨影展影评人评选最佳影片瑞士卢卡诺蓝豹奖(观众票选最佳影片)、法国Deauville影评人评选最佳影片及义大利Pescara最佳剧本。 由於拍摄其间适逢美国演员工会罢工,使得该片的摄制小组,能以极低的价格租到曾拍摄过《魔鬼终结者Ⅱ》的同型摄影器材。

六、影片分析:(李振亚) 《喜宴》是一部对同性恋情充满友好态度的电影,不过毫无疑问的,这部电影剧情的主线不是主角高伟同与爱人赛门之间的爱情,吸引我们观影趣味的重点其实是高伟同如何对亲人(尤其是父亲)隐藏/表白他的同性恋身分,也就是如何(以及是否要)对家人出柜的问题。一般的论者已经注意到这麽一部具有高度娱乐性,对电影语言使用也相当流畅的电影,是如何的勾动观者心中对父亲权威的熟悉以及顺从,进而合理化这种对父权结构的认同。

所以我们看到片中的伟同尽管对自己的同性恋认同抱持著健康自然的态度,但是依旧不愿意因此而去挑战异性恋坚持的男女婚配、传宗接代的排他性看法。能躲就躲,能骗就骗,不能骗就设局使诈,总而言之,同性恋不能正面挑战异性恋的中心地位。

不过这个态度当然没有在片中直接的表达出来,《喜宴》将异性/同性的关系放在家庭结构里,转变成父/子的关系,故事的重心变成儿子不应当挑战父亲的权威,整部电影也就顺理成章的以亲情的维护、父权的保障、家庭和谐关系的延续作为最终理想的结局。 这当然是讨论《喜宴》的意识形态的一种取径。

不过我在下文将继续分析《喜宴》中的父子家庭关系又如何隐喻另外一个意识形态结构,那就是文化认同以及中国现代化的问题。 首先我们注意到的是在片中的两位同性恋男主角,只有伟同有一个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庭,白种美国人的赛门却无须为这麽一个「乱七八糟」(伟同在医院对母亲告白时的用语)的关系而向任何其他的亲人负责。

赛门似乎没有任何还保持连络的亲人,只有在一段简单的交代中,观众才得知他的父母早已离异,年岁极高的父亲住在「德州的亚历桑那」,母亲住在波士顿,两位姊姊住在旧金山,毫不熟稔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则在越战中战死。在伟同耐心地填写母亲寄给他的徵婚表格时,赛门曾经顺口要他乾脆对父亲(不是对母亲)表白,省得麻烦,就像他曾经对他自己的父亲表白一样。

我们不知道赛门面对家人出柜时的详情如何,但是从他轻描淡写地提出这个建议的态度,好像对他来说并没。

3. 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下的文化冲突

维普网上的论文 “全球化”和“文化”都是内涵复杂定义纷呈的概念。

总的来说,全球化的研究具有了跨学科、整体性和包容性的特点,其中经济全球化概念基本上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密切交往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一些共同规则的诉求,都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文化全球化的研究。

从世界范围来看,当前,文化全球化问题研究的路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过去只关注经济因素转变到经济文化因素同时关注,例如世界体系论代表人物、美国学者沃勒斯坦(immanuelwallerstein)对自己理论的修正;另一种是直接用文明和文化来解释全球化进程,例如哥本哈根大学的弗里德曼就认为全球化体系的变化过程是不同文化的替代过程。[1]综观各种不同的理论和观点,主要有如下问题:全球化与文化的关系、全球文化的构建以及文化全球化问题。

一全球化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全球化研究的前提是对全球化与文化关系的把握。20世纪90年代的全球化理论在方法论上的重大变革就是把文化的概念引进了研究领域,扩大了全球化理论的包容力,提高了理论的解释效力。

[2]英国学者约翰·汤姆林森在《全球化与文化》一书中明确提出:“全球化处于现代文化的中心地位;文化实践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3]在他看来,全球化与文化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汤姆林森认为把全球化问题的研究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传播学领域引向文化领域,旨在揭示全球化的文化实践内涵。关于全球化,他提出要从日常生活体验角度去思考,要分析其中的亲近感、独特性。

关于文化,他认为必须要从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错综复杂的实践关系去阐明文化目的性,即什么样的感受使得生活充满了意义。他更为关注的是文化广为人们接受的特征,他借用威廉斯的名言“文化是普普通通的”这一理念来为自己的文化做注解。

事实上,汤姆林森是从杂交化、传媒亲近感、世界主义等方面探讨全球化与文化的联结,提出全球化不仅是资本、劳动力和商品在全球的流动,它还带来了我们文化体验的转型。这种文化体验,既是世俗的、普遍的,更是深刻的。

他集中探讨了“非领土扩张化”概念,认为非领土扩张化是我们目前全球化的文化状况,它存在于日常体验之中,把握住了全球化文化的诸多方面。“非领土扩张化”概念所要表达是,全球化从根本上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它使我们的文化实践、文化体验和文化认同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转型,它削弱或消解了日常充满活力的文化与领土定位之间的联系;这对于民族文化而言,机遇与危险并存。

所以,他呼吁全世界团结一致。美国文论家詹姆逊(fredricjameson)对全球化与文化的关系也有自己的思考。

关于全球化,他认为这是一个传播性概念,它交替地掩盖与传递文化或经济含义。但他又认为单将传播作为全球化概念的焦点在本质上是不完整的。

在他看来,当代传播的发展再也不具有“启蒙”的寓意,而是具有新科技的内涵。这一传播性概念既具有了一个完整的文化层面,即被赋予了一个更为恰当的文化层面的所指或意义,对于传播网络扩展的假设已被暗中改换成某种关于一种新的世界文化的消息。

同时,又被暗中改换为一种对于世界市场与其新建立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看法。一场特大范围内的全球性劳动分工,以及充斥着商贸与金融内涵的新的电子商务路径,即它的经济方向。

所以,詹姆逊认为作为与传播性概念的全球化密切相关却并不相称的两面,产生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观点:如果只强调这种新传播形式的文化内涵,那它将会逐渐表现出对差异与分化的一种后现代的颂扬,瞬间会感到世界上所有的文化都处于彼此相容的关系中,形成了一种广瀚的文化多元主义,让人很难抗拒;但如果倾向于对全球化经济方面问题的思考,那么它又会受到那些经济准则和意义的影响,人们会发现这一概念变得愈来愈暗淡晦涩。他认为,这里占据显著地位的是不断加强的同一性,而不是差异性。

[4]可以看出,詹姆逊是以经济文化的互动交织来定位传播性的全球化概念,对全球化与文化的关系做出了“经济文化式”分析。诚如他的发问:“在我们这个时代,文化和经济的关系是否有根本的改变?”[5] 二现实与想象的文化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经济与文化的密切渗透,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由此,文化全球化问题日益提上日程。

关于“文化全球化”的内涵,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界定,学者们更多是从全球化研究的范围及影响谈到文化的全球化现象与可能。戴维·赫尔德等在其所著的《全球大变革》中指出,在关于文化全球化的性质和影响的当代争论中,主要有极端主义者、怀疑论者和变革论者三种。

在美国大众文化或西方消费主义的支持下,各种超全球化论者描述或预测的世界是同质性的。但超全球化论者也受到怀疑论者的挑战。

怀疑论者认为,与民族文化相比较,全球文化具有空洞性和暂时性,而且,由于世界主要文明的地理政治隔阂,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具有持续的重要性。持变。

关于文化冲突的诗句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文化冲突的诗句

诗句

关于水波荡漾的诗句

阅读(242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水波荡漾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水波的诗句,描写“水波”的诗句,“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妙”的诗句。俯视清水波魏晋曹丕 《杂诗》2、萍浮春水波唐白居易 《冬初酒熟二首》3、川上俄惊逝水波

诗句

关于一群鸟飞的诗句

阅读(379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一群鸟飞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群鸟飞翔的句子和诗句~~急~~·········,描写鸟在空中飞翔的诗句,关于写鸟的诗句。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

诗句

关于声音的诗句心声

阅读(47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声音的诗句心声,内容包括关于声音的诗句,关于声音的名言诗句谚语,关于声音的诗句。有声音描写的: 早蝉【唐】白居易--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琵琶行并序【唐】白居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

诗句

关于四季的诗句六年级

阅读(121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四季的诗句六年级,内容包括六年级春夏秋冬古诗,16年级关于四季的古诗,六年级春夏秋冬古诗。描写春的古诗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

诗句

关于水污染的成语诗句

阅读(156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水污染的成语诗句,内容包括形容水污染的成语,形容“水污染”的成语,描写水污染的词语。川泽纳污 [ chuān zé nà wū ] 释义:以湖泊江河能容纳各种水流的特性。比喻人有涵养,能包容所有的善恶、毁誉。出 处:《左

诗句

关于描写细心的诗句

阅读(36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描写细心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细心”的诗句,关于细心的诗句,形容“用心细心”的诗句。应当细心地观察,为的是理解;应当努力地理解,为的是行动。罗曼·罗兰2、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宋帆3、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爱

诗句

关于离别乐观的诗句

阅读(92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离别乐观的诗句,内容包括乐观送别诗,对待离别保持乐观的名言,离别的诗词,但是劝人乐观一点的我要诗词,并且写上中文意思搜。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

诗句

关于筑梦前行的诗句

阅读(49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筑梦前行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筑梦校园的诗句,关于前行的诗句,关于筑梦校园的诗句。1)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浣溪

诗句

关于珍惜物品的诗句

阅读(104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珍惜物品的诗句,内容包括有关珍惜东西的诗歌,形容非常珍惜一件东西的句子,写珍惜身边人或东西的诗句。珍惜友谊金缕曲 赠顾梁汾 纳兰性德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

诗句

关于争创先进的诗句

阅读(65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争创先进的诗句,内容包括有关争创先进的藏头诗,表示先进的诗句,赞美先进人物的诗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的大意:人活着就要当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

诗句

关于紫砂的词或诗句

阅读(46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紫砂的词或诗句,内容包括紫砂壶的诗句,关于紫砂的诗篇名句,与“紫砂壶”有关的诗句。赞誉紫砂器皿的诗词自宋代以来﹐就有不少文人墨客题赋。据我所查得资料显示,北宋欧阳修不算第-人的话,起码都名于前列了吧!在此特录一首

诗句

关于竹子的霸气诗句大全

阅读(86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竹子的霸气诗句大全,内容包括描写竹子的诗句大全,描写竹子的诗句古诗大全,关于竹子的诗句。<于潜僧绿筠轩>宋·苏zhidao轼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诗句

自己写关于读书的诗句有哪些

阅读(71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自己写关于读书的诗句有哪些,内容包括有关读书的诗句,填上合适的诗句,再写一句别人读书感悟的名言和自己读书感悟的名言,关于“读书”的诗句。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

诗句

写出一句关于夏的完整诗句

阅读(45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出一句关于夏的完整诗句,内容包括写出两句描写夏天的诗句,描写一句夏天的诗句,写一句与夏天有关的古诗句。小 池 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

诗句

关于水波荡漾的诗句

阅读(242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水波荡漾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水波的诗句,描写“水波”的诗句,“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妙”的诗句。俯视清水波魏晋曹丕 《杂诗》2、萍浮春水波唐白居易 《冬初酒熟二首》3、川上俄惊逝水波

诗句

关于一群鸟飞的诗句

阅读(379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一群鸟飞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群鸟飞翔的句子和诗句~~急~~·········,描写鸟在空中飞翔的诗句,关于写鸟的诗句。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

诗句

关于声音的诗句心声

阅读(47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声音的诗句心声,内容包括关于声音的诗句,关于声音的名言诗句谚语,关于声音的诗句。有声音描写的: 早蝉【唐】白居易--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琵琶行并序【唐】白居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

诗句

关于四季的诗句六年级

阅读(121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四季的诗句六年级,内容包括六年级春夏秋冬古诗,16年级关于四季的古诗,六年级春夏秋冬古诗。描写春的古诗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

诗句

关于水污染的成语诗句

阅读(156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水污染的成语诗句,内容包括形容水污染的成语,形容“水污染”的成语,描写水污染的词语。川泽纳污 [ chuān zé nà wū ] 释义:以湖泊江河能容纳各种水流的特性。比喻人有涵养,能包容所有的善恶、毁誉。出 处:《左

诗句

关于描写细心的诗句

阅读(36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描写细心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细心”的诗句,关于细心的诗句,形容“用心细心”的诗句。应当细心地观察,为的是理解;应当努力地理解,为的是行动。罗曼·罗兰2、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宋帆3、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爱

诗句

关于离别乐观的诗句

阅读(92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离别乐观的诗句,内容包括乐观送别诗,对待离别保持乐观的名言,离别的诗词,但是劝人乐观一点的我要诗词,并且写上中文意思搜。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

诗句

关于九月九登山的诗句

阅读(54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九月九登山的诗句,内容包括古诗词九月九日登山,关于九月九日重阳节登山的诗歌,有多少首,古诗词九月九日登山。九日登山李白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