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亮的诗句以及赏析

关于月亮的诗句赏析并翻译

1. 关于月亮的诗句及其翻译

诗句及翻译: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九月初三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呀,露水像晶莹的珍珠,月亮像一把弯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吹绿了江南两岸,明月呀你何时陪伴我回到我的家乡。)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

成语及意思:

月朗风清:月光明朗,微风清爽。形容美好宁静的夜晚。

月缺花残“比喻美好的事物遭到破坏、摧残。

众星捧月:天上众多的星星衬托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一个中心,或许多人簇拥一个他们推崇的人。

闭月羞花:闭月,也作“蔽月”使月亮躲藏起来,花儿感到羞愧。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2. 关于月亮的诗句 (带翻译)5句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译文: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2、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陆龟蒙《白莲》译文:不管她有情也好,无情也罢,又有谁注意她呢?只能在晓月清风的陪伴下寂寞地自开自落。

3、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译文:此去谁能与你一起到家乡?唯有一船明月和满帆清风。

4、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译文:同看明月,分散的亲人都会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5、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译文:鹿门山在月光映照下山树渐渐显现出来,好似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3. 求关于月亮的诗句,并解释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太多太多了! 咏月最绮丽当属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首乐府诗在古文学中评价很高,全诗共13个月字,被誉为描写月亮的化腐朽为神奇之作。

全篇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诗中写游子思妇之情也处处用月色来烘托,月光触处生辉,给全诗笼罩上一层空明而迷幻的色调,创造出一个美丽幽邃澄清渺远的迷人意境。如:江海潮生,月随潮生,水光月色,交相辉映,万里春江一片空明境界,壮丽雄伟,令人神往。

“月照”“空里”两句用两个喻象表现月光的皎洁、明亮、柔和、细腻十分贴切,“汀上”句通过白沙的看不见来表现月色的洁白尤为奇妙。

4. 关于月亮的诗句及解释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评析】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

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

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

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

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

“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

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

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可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

1、州:现陕西省富县。

2、云鬟:妇女的鬓发。

3、清辉:指月光。

4、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

5、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韵义】

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

你在州闺中却只能一人独看。

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幼女们,

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

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头发湿了?

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

何时能依偎共赏轻纱般的月华?

让月华照干我俩满是泪痕的脸!

【评析】

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756)。是年八月,杜甫携家逃难州,自己投奔灵武

的肃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

望月怀思,自古皆然。但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

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之“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

首相倚,双照团圆。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写离情

别绪,感人肺腑。

5. 关于月亮的诗句及赏析,不用太多,两份不同的

相见欢 (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是一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的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此诗通过对一个美丽的月夜的细微体察,表现了人类永恒的母题——时光易逝生命无常及随之而来的巨大孤独感。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下片写望月怀人,即兼怀子由,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此诗充分表达了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的胸襟。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诗人在本诗中描写了征战边疆的苦楚,展示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痛苦及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从而揭示出本诗反战的主题。本诗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感人肺腑。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批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由于境界优美,语言浅近,意脉流转,读来使人感到清新淡雅、委婉曲折而又情深有致。

6. 赏析关于月亮的诗句,急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代表月亮,千里之遥的人望月寄相思,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2.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以为是白玉盘挂在天上,孩提时幼稚的猜想,表达出诗人对小时候无忧无虑时光的眷恋。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月如钩,非满月,诗人独自一人在西楼上观看月景,表达出诗人亡国后的痛苦及无尽的悲凉。

4.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月亮圆缺有时,现在圆满终究会有缺损的那天,深沉的思考引发了诗人对家乡家人的想念,表达了无法与亲人团聚的无奈与悲哀。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亮落去已是天明,诗人对着摇曳的渔火,自然引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月光皎洁铺在地面上,缓缓镀上银辉,抬头冷清的月,低下头,对家乡家人的想念自然涌上心头。

呼~~~终于答完了,不知道你用不用得上……

7. 古今描写月亮的诗句加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词上片写望月奇思,幻想游仙于月宫。

下片写赏月后的体司与希望。词人视月为有生命、有情感之友伴,既可感客观存在自然之美,亦可领略人情之爱,达到物我交感,人月融一的境界,体现了极富人情味的美好愿望。

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全词构思奇幻,豪放隽秀,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格富哲理与人情。

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

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优美,富于哲理,情感动人,而绝唱至今。

该词被誉为“中秋词主”。

8. 关于月亮的诗句加意思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后出塞五首〉其二)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宿江边阁》) 水静楼阴直,山昏塞月斜。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

(《遣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月千里寄相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至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

鬓湿臂寒,看月之久也。月愈好而苦愈增,语丽情悲。

末又想到聚首时,对月舒愁之状,词旨婉切,见此老钟情之至。(《杜臆》)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梦李白二首》其一)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抒怀》)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江汉》)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谁好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宿府》)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丈友生。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客夜》)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泌:《寄人》 照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词:《苏幕遮》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范仲淹:《御街行》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 词:《蝶恋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吴文英 词:《唐多令》。

9. 求关于月亮的诗句及分析

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题前小序说,前人诗词有赋月者而无送月者,本词别开生面,从“送月”这一新的角度,探讨了词人朦胧猜想到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宇宙观,是一首想象奇、构思新颖的送月词。 送月,怎么送法呢?本词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不同,既不思乡吊人,也不怀古伤今,而是把握黎明前刹那间的月景,仿照屈原《天问》的写法,把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和比喻交织在一起,对月亮提出一系列的疑问。

“可怜今夕月”,首句先对月亮赞美,“可怜”,可爱。以下便接连提出疑问,“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他先问,可爱的月亮降落到什么遥远的地方去了?继而问,是不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们刚刚看到月亮从东方升起?词人的大胆想象,与今天月亮绕地球转的道理相近,表现了他的聪颖灵悟,也说明由于他对客观自然观察细致,因此才具有这种可贵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天外”古人以目力所及的天体之外为“天外”;“汗漫”,空阔无边;“浩浩”,广大的样子;“姮娥”,嫦娥。在对月亮的出没作了猜想之后,词人又针对有关月亮的自然现象和神话传说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是不是天外空空荡荡无涯无际,只是一股大风把明月送走了?月亮无根悬在空中,是谁把它系住了?月宫的嫦娥不出嫁是谁把她留住了?这些问题对今天的人来说虽然不算问题,但就辛弃疾生活的时代来说,也只有象他这样想象丰富的人,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前两问,问的是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后一问,说明词人对有关月中嫦娥的神话故事发生了怀疑,这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的“嫦娥孤寂与谁邻”意境相近,两位巨匠的想法可谓不谋而合。 下片紧承上片,继续对有关月亮的所有传说,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提出了疑问。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这两句是针对月亮的运行路线说的。

他说,有人认为月亮运行经过海底,却又无从查问,这种说法让人迷茫困惑忧虑不解,以下便针对这种说法谈了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三句由“怕”字领起,是写词人的担忧,如果月亮真的经过海底,他真担心海中往来奔突的鲸鱼,撞坏了月宫中的华美宫殿、亭台楼阁。“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故”,本来;堪,能够;“云何”,为什么?传说中月亮上面还有蟾蜍和玉兔,他禁不住问,在月亮通过海底的时候,本来就会游水的蛤蟆固然无妨,那玉兔不通水性,又怎么办呢?“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结尾二句,更进一层,对月亮运行经过海底的说法提出问题。

“无恙”是对上边疑问的总结,是说如果月宫中的房子不被撞坏,玉兔也和蛤蟆一样,顺利渡过大海,没有发生任何问题,那么圆圆的月亮又为什么渐渐地会变成“钩”样的月牙呢?这与“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骆宾王:《玩初月》)的发问相比,更为具体深刻。 全词一气呵成,紧凑连贯,读来势同破竹。

词的视野广阔,构思新颖,想象丰富,既有浪漫主义色彩,又包含生活逻辑,且有难能可贵的科学断想,彻底打破前人咏月的陈规,道前人所未道,发前人所未发,其意义较那些对月伤怀的作品寄托深远,其境界较那些单纯描写自然景物的咏物词更高一筹。 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赏析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赏析】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诗不可胜计,咏月词也多得不可胜数。但是,真正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却并不很多,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

而辛弃疾的这首仿屈原《天问》体的《木兰花慢》词,由于它打破了历来咏月的成规,发前人之所未发,充分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而别具一格,成为千古绝唱。 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是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

辛弃疾使用《天问》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象伟大诗人屈原那样,驰骋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请看他那妙趣横生的。

关于月亮的诗句赏析并翻译

关于月亮和秋天的诗句赏析

1. 关于月亮和秋天的古诗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

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

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

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

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

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

2. 描写秋天的诗句和描写月亮

秋天: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月亮:

唐·王维: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晋·陶渊明: 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宋·晏几道: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唐·刘禹锡: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

唐·白居易: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唐·张若虚: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清·萧诗: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唐·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清·张惠言: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唐·杜甫: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清·梁章钜: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宋·苏轼: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欧阳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3. 关于秋天月亮的诗句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霜月》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九月》李贺

离宫散萤天似水,竹黄池冷芙蓉死。月缀金铺光脉脉,凉苑虚庭空澹白。

露花飞飞风草草,翠锦斓斑满层道。鸡人罢唱晓珑璁,鸦啼金井下疏桐。

《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白居易

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华阳洞里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

4. 描写秋天的诗句赏析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2113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5261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4102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1653、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江枫渔火对愁眠”。经霜后鲜红似火的枫叶与渔船上星星点点的灯火,在霜天夜晚呈现出一种朦胧美,给这幅秋江月夜图平添几分悦目赏心的风姿,绘景已达专到美得无瑕的境界!然而,作者着力渲染秋江月夜的美景时,笔束一顿便绘出一个“愁”字来。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属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5. 描写秋天的诗句,有赏析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全唐诗》)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

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帡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全唐诗》) 刘禹锡(772-842),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

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全唐诗》) 此诗作于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 皮日休(约833--?),字逸少,襄阳人。诗与陆龟蒙齐名,有《皮子文薮》。

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诗钞》) 这首长歌十四联二十八句,可谓中秋诗中的长篇。诗中从月升写到月落,既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月,又生动地记述了中秋人事。

诗中"一杯未尽银阙涌,乱去脱坏如崩涛"气势堪壮,"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想象独特,"千灯夜作鱼龙变","低昂赴节随歌板"说出民风,"归来呼酒更重看","对月题诗有几人 "道来己情,全诗景情交错,人我杂出,气格抑扬,诗情顿挫,低回中转酣畅,激越中出衰婉,实为中秋咏月诗中的上乘之作。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宋诗钞》) 米芾(1051--1107),字元璋,襄阳人。

官至礼部员外郎。能为诗文,尤长于翰墨,书法为宋代大家。

这首诗引用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民间传说珍珠的育成与月的盈亏有关,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这样借传说咏月,又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话的色彩,使中秋之月更为迷人。

参考资料: 回答者:niupa - 高级魔法师 六级 9-17 13:31 中秋佳节,思国思乡缠绕心间。对每一个远离家乡的人,明月的光辉不分界限,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它的抚慰,正如祖国对她人民的关怀,不会因远隔重洋而忽略。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李 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夜 思 李 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嫦 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6. 关于月亮的诗句及赏析,不用太多,两份不同的

相见欢 (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是一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的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此诗通过对一个美丽的月夜的细微体察,表现了人类永恒的母题——时光易逝生命无常及随之而来的巨大孤独感。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下片写望月怀人,即兼怀子由,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此诗充分表达了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的胸襟。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诗人在本诗中描写了征战边疆的苦楚,展示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痛苦及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从而揭示出本诗反战的主题。本诗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感人肺腑。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批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由于境界优美,语言浅近,意脉流转,读来使人感到清新淡雅、委婉曲折而又情深有致。

7. 描写秋天月亮的诗句

1、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2、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5、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8、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9、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10、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 关于秋天月亮的古诗

关于"秋天月亮"的古诗如下: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

关于月亮和秋天的诗句赏析

关于月亮的诗句和赏析80字

1. 关于月亮的古诗,赏析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原诗共四首,此为第一首。抒发了壮志难酬、宏图难展、无人可与共语的极度的寂寞孤独之情。

李白爱饮酒作诗。月下独酌本是极孤独苦闷极寂寞无聊的事,作者却又歌又舞又醉饮,煞是热闹!月、影本是无知无情之物,作者偏把它拟人化,视为知己,引为同调,与卑鄙龌龊的尘世相比,真可谓是无情胜有情了。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手中一壶酒,只能是“独酌无相亲”,于是他举杯,邀约自己毕生最喜欢的明月,再加上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于是冷冷清清的场面热闹起来了。

可是明月毕竟只是天边的皎洁一片,它不能解善饮的诗人之意,而影子也不过是随身而伴,不通人情。

此时,渐入醉乡的诗人酒兴发起,于是且歌且舞。月色徘徊,依依不去,仿佛静聆佳音;地下静默的影子也转动着仿佛与诗人共舞。醒时月影交欢,直到酩酊大醉才相互分散,仿佛月、影都与诗人一往情深,于是又深情地许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的题目是《月下独酌》,而李白丰富的想象,描述了一个孤独而又不孤独的场面,表面看来,诗人真的能够自得其乐,而背景则是无限的凄凉。诗的整篇,都给人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可能正是这种无与伦比的孤独感成就了这位千古奇才。

2. 关于月亮的古诗词和鉴赏

月夜 诗人:杜甫 朝代:唐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赏析】 公元七五五年,安禄山勾结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

第二年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十三日唐玄宗仓皇逃到了四川。七月唐肃宗李亨即位,杜甫在投奔唐肃宗路上被叛军抓住,因为官小,看他破衣啰唆,就把他撵出了军营。

回到住处以后,看到城中破堪的样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因为强烈地思念妻儿,写下了这首名作。

诗人望月想念家中的妻子,充满了深情也满怀忧虑与辛酸。这无尽的思念与盼望能双照泪干的愿望正揭示了离乱带给人们的痛苦。

这首诗描写形象,情深意切。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月夜怀人之作,情深意永,细腻入微。

起句高华浑融,历来被人传诵。望月念远,相思难眠,梦中相逢,都是人世间常有的情景,诗人委委道来,亲切感人。

《增定评注唐诗正声》引郭云:"清浑不著,又不佻薄,较杜审言《望月》更有余味"。"《唐诗刊选脉会通评林》云:"通篇全以骨力胜,即'灭烛'、'光满'四字,正是月之神。

用一'怜'字,便含下结意,可思不可言。" 鉴赏: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 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 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 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 橄榄,余甘无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把酒问月①[1]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②,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③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④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⑤,月光长照金樽里。

[2]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

悠悠万古,长存不变的明月,是永恒时空里的奇迹,常常引起人类的无限遐思。前两句以倒装句式统摄全篇,以疑问句表达了诗人的这种困惑,极有气势。

诗人停杯沉思,颇有几分醉意,仰望苍冥发问道:这亘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存在的呢?这一对宇宙本源的求索与困惑,实际上是对自身的生命价值的思索和探寻,“停杯”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他的神往与迷惑糅杂的情态。三四句写出了人类与明月的微妙关系。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中以求长生不老,但皆是徒然,而明月却依然用万里清辉普照尘世,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两句写出了明月既无情又有情、既亲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蕴含着诗人向往而又无奈的复杂心境。

“皎如”两句极写月色之美。浓重的云雾渐渐消散,月亮皎洁得有若悬挂在天际的明镜,散射出清澄的光辉,照临着朱红色的宫门。

诗人以“飞镜”为譬,以“丹阙”、“绿烟”为衬,将皎洁的月光写得妩媚动人,光彩夺目。“但见”二句,借明月的夜出晓没来慨叹时光流逝之速。

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隐没于西天云海,如此循环不已,尘世间便在其反复出没中推演至今。两句中既表达了对明月踪迹难测的惊异,也隐含着对人们不知珍惜美好时光的深沉叹惋。

“嫦娥”两句驰骋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发问,是诗人的第二次问月。白兔在月中年复一年地捣着药杵,嫦娥在月宫里孤独地生活着,到底谁来陪伴她呢?在对神物和仙女寂寞命运的同情中,流露出诗人自己的孤苦高洁的情怀。

“今人”两句,在回环唱叹中抒发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慨叹。“今人不见古时月”,实际是在说“今人不见古时人”;“今月曾经照古人”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

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结尾四句收束上文,进一步表达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

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唱歌饮酒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长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人生。人是一棵苇草,但却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

诗人有感于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人类无法改变这一自然规律,因此就更应当珍惜今生的点滴光阴,在瞬间把握永恒。结句虽暗含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基调仍然是积极向上的,展现了诗人旷达自适的宽广胸怀。

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

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5]。

3. 关于月亮的古诗和鉴赏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咏月名句积累: 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10、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13、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14、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唐•李白《忆山东二首》 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唐•李白《把酒问月》 1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 17、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1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 19、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20. 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唐 贾至 《别裴九弟》 21.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22.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23.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 白居易 《春题湖上》 24. 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唐 刘方平 《秋夜泛舟》 25.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 刘方平 《月夜》 26.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 韩愈 《山石》 27. 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唐 韩愈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28.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 徐凝 《忆扬州》 29.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 晏殊 《寓意》 30.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宋 张先 《菩萨蛮》 31. 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 张先 《天仙子•送春》 32.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宋 欧阳修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33.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宋 苏轼 《西江月》 34.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宋 苏轼 《前赤壁赋》 35.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 苏轼 《中秋月》 36.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 《西江月》 37.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

清 袁枚 《春日杂诗》 38. 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 清 濮淙 《闻梁蘧玉已寓京口。

4. 赏析关于月亮的诗句,急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代表月亮,千里之遥的人望月寄相思,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2.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以为是白玉盘挂在天上,孩提时幼稚的猜想,表达出诗人对小时候无忧无虑时光的眷恋。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月如钩,非满月,诗人独自一人在西楼上观看月景,表达出诗人亡国后的痛苦及无尽的悲凉。

4.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月亮圆缺有时,现在圆满终究会有缺损的那天,深沉的思考引发了诗人对家乡家人的想念,表达了无法与亲人团聚的无奈与悲哀。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亮落去已是天明,诗人对着摇曳的渔火,自然引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月光皎洁铺在地面上,缓缓镀上银辉,抬头冷清的月,低下头,对家乡家人的想念自然涌上心头。

呼~~~终于答完了,不知道你用不用得上……

5. 关于月亮的诗句及赏析,不用太多,两份不同的

相见欢 (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是一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的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此诗通过对一个美丽的月夜的细微体察,表现了人类永恒的母题——时光易逝生命无常及随之而来的巨大孤独感。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下片写望月怀人,即兼怀子由,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此诗充分表达了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的胸襟。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诗人在本诗中描写了征战边疆的苦楚,展示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痛苦及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从而揭示出本诗反战的主题。本诗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感人肺腑。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批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由于境界优美,语言浅近,意脉流转,读来使人感到清新淡雅、委婉曲折而又情深有致。

6. 古今描写月亮的诗句加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词上片写望月奇思,幻想游仙于月宫。

下片写赏月后的体司与希望。词人视月为有生命、有情感之友伴,既可感客观存在自然之美,亦可领略人情之爱,达到物我交感,人月融一的境界,体现了极富人情味的美好愿望。

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全词构思奇幻,豪放隽秀,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格富哲理与人情。

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

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优美,富于哲理,情感动人,而绝唱至今。

该词被誉为“中秋词主”。

7. 关于月亮的古诗词和鉴赏

月夜 诗人:杜甫 朝代:唐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赏析】 公元七五五年,安禄山勾结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

第二年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十三日唐玄宗仓皇逃到了四川。七月唐肃宗李亨即位,杜甫在投奔唐肃宗路上被叛军抓住,因为官小,看他破衣啰唆,就把他撵出了军营。

回到住处以后,看到城中破堪的样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因为强烈地思念妻儿,写下了这首名作。

诗人望月想念家中的妻子,充满了深情也满怀忧虑与辛酸。这无尽的思念与盼望能双照泪干的愿望正揭示了离乱带给人们的痛苦。

这首诗描写形象,情深意切。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月夜怀人之作,情深意永,细腻入微。

起句高华浑融,历来被人传诵。望月念远,相思难眠,梦中相逢,都是人世间常有的情景,诗人委委道来,亲切感人。

《增定评注唐诗正声》引郭云:"清浑不著,又不佻薄,较杜审言《望月》更有余味"。"《唐诗刊选脉会通评林》云:"通篇全以骨力胜,即'灭烛'、'光满'四字,正是月之神。

用一'怜'字,便含下结意,可思不可言。" 鉴赏: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 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 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 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 橄榄,余甘无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把酒问月①[1]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②,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③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④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⑤,月光长照金樽里。

[2]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

悠悠万古,长存不变的明月,是永恒时空里的奇迹,常常引起人类的无限遐思。前两句以倒装句式统摄全篇,以疑问句表达了诗人的这种困惑,极有气势。

诗人停杯沉思,颇有几分醉意,仰望苍冥发问道:这亘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存在的呢?这一对宇宙本源的求索与困惑,实际上是对自身的生命价值的思索和探寻,“停杯”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他的神往与迷惑糅杂的情态。三四句写出了人类与明月的微妙关系。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中以求长生不老,但皆是徒然,而明月却依然用万里清辉普照尘世,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两句写出了明月既无情又有情、既亲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蕴含着诗人向往而又无奈的复杂心境。

“皎如”两句极写月色之美。浓重的云雾渐渐消散,月亮皎洁得有若悬挂在天际的明镜,散射出清澄的光辉,照临着朱红色的宫门。

诗人以“飞镜”为譬,以“丹阙”、“绿烟”为衬,将皎洁的月光写得妩媚动人,光彩夺目。“但见”二句,借明月的夜出晓没来慨叹时光流逝之速。

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隐没于西天云海,如此循环不已,尘世间便在其反复出没中推演至今。两句中既表达了对明月踪迹难测的惊异,也隐含着对人们不知珍惜美好时光的深沉叹惋。

“嫦娥”两句驰骋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发问,是诗人的第二次问月。白兔在月中年复一年地捣着药杵,嫦娥在月宫里孤独地生活着,到底谁来陪伴她呢?在对神物和仙女寂寞命运的同情中,流露出诗人自己的孤苦高洁的情怀。

“今人”两句,在回环唱叹中抒发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慨叹。“今人不见古时月”,实际是在说“今人不见古时人”;“今月曾经照古人”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

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结尾四句收束上文,进一步表达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

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唱歌饮酒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长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人生。人是一棵苇草,但却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

诗人有感于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人类无法改变这一自然规律,因此就更应当珍惜今生的点滴光阴,在瞬间把握永恒。结句虽暗含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基调仍然是积极向上的,展现了诗人旷达自适的宽广胸怀。

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

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5]。

8. 求关于月亮的诗句及分析

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题前小序说,前人诗词有赋月者而无送月者,本词别开生面,从“送月”这一新的角度,探讨了词人朦胧猜想到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宇宙观,是一首想象奇、构思新颖的送月词。 送月,怎么送法呢?本词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不同,既不思乡吊人,也不怀古伤今,而是把握黎明前刹那间的月景,仿照屈原《天问》的写法,把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和比喻交织在一起,对月亮提出一系列的疑问。

“可怜今夕月”,首句先对月亮赞美,“可怜”,可爱。以下便接连提出疑问,“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他先问,可爱的月亮降落到什么遥远的地方去了?继而问,是不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们刚刚看到月亮从东方升起?词人的大胆想象,与今天月亮绕地球转的道理相近,表现了他的聪颖灵悟,也说明由于他对客观自然观察细致,因此才具有这种可贵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天外”古人以目力所及的天体之外为“天外”;“汗漫”,空阔无边;“浩浩”,广大的样子;“姮娥”,嫦娥。在对月亮的出没作了猜想之后,词人又针对有关月亮的自然现象和神话传说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是不是天外空空荡荡无涯无际,只是一股大风把明月送走了?月亮无根悬在空中,是谁把它系住了?月宫的嫦娥不出嫁是谁把她留住了?这些问题对今天的人来说虽然不算问题,但就辛弃疾生活的时代来说,也只有象他这样想象丰富的人,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前两问,问的是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后一问,说明词人对有关月中嫦娥的神话故事发生了怀疑,这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的“嫦娥孤寂与谁邻”意境相近,两位巨匠的想法可谓不谋而合。 下片紧承上片,继续对有关月亮的所有传说,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提出了疑问。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这两句是针对月亮的运行路线说的。

他说,有人认为月亮运行经过海底,却又无从查问,这种说法让人迷茫困惑忧虑不解,以下便针对这种说法谈了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三句由“怕”字领起,是写词人的担忧,如果月亮真的经过海底,他真担心海中往来奔突的鲸鱼,撞坏了月宫中的华美宫殿、亭台楼阁。“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故”,本来;堪,能够;“云何”,为什么?传说中月亮上面还有蟾蜍和玉兔,他禁不住问,在月亮通过海底的时候,本来就会游水的蛤蟆固然无妨,那玉兔不通水性,又怎么办呢?“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结尾二句,更进一层,对月亮运行经过海底的说法提出问题。

“无恙”是对上边疑问的总结,是说如果月宫中的房子不被撞坏,玉兔也和蛤蟆一样,顺利渡过大海,没有发生任何问题,那么圆圆的月亮又为什么渐渐地会变成“钩”样的月牙呢?这与“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骆宾王:《玩初月》)的发问相比,更为具体深刻。 全词一气呵成,紧凑连贯,读来势同破竹。

词的视野广阔,构思新颖,想象丰富,既有浪漫主义色彩,又包含生活逻辑,且有难能可贵的科学断想,彻底打破前人咏月的陈规,道前人所未道,发前人所未发,其意义较那些对月伤怀的作品寄托深远,其境界较那些单纯描写自然景物的咏物词更高一筹。 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赏析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赏析】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诗不可胜计,咏月词也多得不可胜数。但是,真正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却并不很多,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

而辛弃疾的这首仿屈原《天问》体的《木兰花慢》词,由于它打破了历来咏月的成规,发前人之所未发,充分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而别具一格,成为千古绝唱。 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是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

辛弃疾使用《天问》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象伟大诗人屈原那样,驰骋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请看他那妙趣横生的。

9. 谁知道有关月亮的美文片段(100字)&赏析(80字)

天渐渐地黑了,那带着一圈朦胧光环的月亮终于升起来了!它徐徐地穿过一缕缕轻烟似的白云,向上跳跃着,欢快地奔向广阔的夜空。不知不觉中,月亮的颜色逐渐变浅、变白,变得更圆更亮了!圆得那样可爱,亮得那样纯洁,就像一个银色的玉盘!

深蓝色的天空中,月亮照亮了半边天,周围的许多星星也都来凑热闹,它们顽皮地眨着眼睛。月亮与星星把夜空点缀得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动人心魄!

夜,深了,远处小木屋里的灯熄灭了,整个村庄和城镇也似乎都进入了梦乡,静悄悄的。月光洒满了大地,地面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一轮明月倒映在河面上,晚风一吹,荡起一层层涟漪。啊!整个河面就像一面闪光的镜子,更像是一条缀满宝石的绸带。

小河旁的柳树,沐浴着这皎洁的月光,枝条随风飘落,发出“沙沙”的声音,像是在欢笑,又像是在轻语,仿佛也陶醉在这美丽的夜色里。草丛中,蛐蛐欢快地歌唱着,那歌声飘向远方,飘向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和谐、那么美妙,就像童话中的仙境一样。我的思绪也随着这音乐,随着这柔和的月光,飞向了夜空,飞向了那遥远的宇宙。

月儿,静静地挂在天空,照耀着大地,也照在我的心间……

赏析:

小作者紧扣“月亮”这个题目,先写月亮,接着描绘月色下的景色。环环相扣,把一幅优美的月景图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章既有“面”的描述,又有“点”的刻画,并结合多种修辞手法,刻画细腻、生动。

关于月亮的诗句和赏析80字

关于月亮的诗句苏轼赏析

1. 关于月亮的诗句及赏析,不用太多,两份不同的

相见欢 (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是一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的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此诗通过对一个美丽的月夜的细微体察,表现了人类永恒的母题——时光易逝生命无常及随之而来的巨大孤独感。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下片写望月怀人,即兼怀子由,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此诗充分表达了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的胸襟。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诗人在本诗中描写了征战边疆的苦楚,展示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痛苦及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从而揭示出本诗反战的主题。本诗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感人肺腑。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批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由于境界优美,语言浅近,意脉流转,读来使人感到清新淡雅、委婉曲折而又情深有致。

2. 苏轼写的关于月亮的诗句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婉香。——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仲也珠径寸,照夜光如月。——苏轼《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风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苏轼《鹊桥仙·七夕》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人生如梦,一尊还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需空蒙月转廊。——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苏轼《花影》

3. 苏轼的描写月亮的诗句

中秋见月和子由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左风右占)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上将下虫)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琦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子由徐州中秋作)】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被,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4. 关于月亮的古诗,赏析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原诗共四首,此为第一首。抒发了壮志难酬、宏图难展、无人可与共语的极度的寂寞孤独之情。

李白爱饮酒作诗。月下独酌本是极孤独苦闷极寂寞无聊的事,作者却又歌又舞又醉饮,煞是热闹!月、影本是无知无情之物,作者偏把它拟人化,视为知己,引为同调,与卑鄙龌龊的尘世相比,真可谓是无情胜有情了。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手中一壶酒,只能是“独酌无相亲”,于是他举杯,邀约自己毕生最喜欢的明月,再加上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于是冷冷清清的场面热闹起来了。 可是明月毕竟只是天边的皎洁一片,它不能解善饮的诗人之意,而影子也不过是随身而伴,不通人情。

此时,渐入醉乡的诗人酒兴发起,于是且歌且舞。月色徘徊,依依不去,仿佛静聆佳音;地下静默的影子也转动着仿佛与诗人共舞。

醒时月影交欢,直到酩酊大醉才相互分散,仿佛月、影都与诗人一往情深,于是又深情地许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的题目是《月下独酌》,而李白丰富的想象,描述了一个孤独而又不孤独的场面,表面看来,诗人真的能够自得其乐,而背景则是无限的凄凉。

诗的整篇,都给人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可能正是这种无与伦比的孤独感成就了这位千古奇才。

5. 苏轼,有关月亮的诗句

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宋代苏轼的《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出自宋代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谁见 一作:时见)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6. 古今描写月亮的诗句加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词上片写望月奇思,幻想游仙于月宫。

下片写赏月后的体司与希望。词人视月为有生命、有情感之友伴,既可感客观存在自然之美,亦可领略人情之爱,达到物我交感,人月融一的境界,体现了极富人情味的美好愿望。

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全词构思奇幻,豪放隽秀,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格富哲理与人情。

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

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优美,富于哲理,情感动人,而绝唱至今。

该词被誉为“中秋词主”。

7. 赏析关于月亮的诗句,急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代表月亮,千里之遥的人望月寄相思,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2.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以为是白玉盘挂在天上,孩提时幼稚的猜想,表达出诗人对小时候无忧无虑时光的眷恋。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月如钩,非满月,诗人独自一人在西楼上观看月景,表达出诗人亡国后的痛苦及无尽的悲凉。

4.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月亮圆缺有时,现在圆满终究会有缺损的那天,深沉的思考引发了诗人对家乡家人的想念,表达了无法与亲人团聚的无奈与悲哀。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亮落去已是天明,诗人对着摇曳的渔火,自然引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月光皎洁铺在地面上,缓缓镀上银辉,抬头冷清的月,低下头,对家乡家人的想念自然涌上心头。

呼~~~终于答完了,不知道你用不用得上……

8. 苏轼关于月诗词赏析 100字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赏月诗词往往清逸孤寒,东坡这首词直如缥缈于云端,掩映于清辉之间。抒酒问月,有李太白酒仙遗风,一片奇趣横生。

明月皎皎照彻天上人间,天上是孤寒一片,人间是相思无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圆缺,此事古难全”,已是豁达,但“但愿人长久,千里其婵娟”更至乐。月有阴圆缺,千里共婵娟,顿成千古绝唱,一片奇趣横生,高处不胜寒,但“但愿人长久:

赏月诗词往往清逸孤寒。”

希望可以帮到您!,已是豁达,东坡这首词直如缥缈于云端?

人有悲欢离合:“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出,何事长向别时圆,照无眠,千里其婵娟”更至乐观诚挚。

明月皎皎照彻天上人间。

不知天上宫阙,何似在人间——《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余词尽废?

我欲乘风归去,今夕是何年,把酒问青天!

转朱阁。“人有悲欢离合,又恐琼楼玉宇,低绮户,种种感情交融于月光之下。

赏析,此事古难全”,人间是相思无眠,天上是孤寒一片,此事古难全,有李太白酒仙遗风。抒酒问月,掩映于清辉之间。

但愿人长久,月有阴晴圆缺。

不应有恨。

起舞弄清影。胡仔评道!谢谢!,望采纳

关于月亮的诗句苏轼赏析

关于月亮的诗句加赏析

1. 古今描写月亮的诗句加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词上片写望月奇思,幻想游仙于月宫。

下片写赏月后的体司与希望。词人视月为有生命、有情感之友伴,既可感客观存在自然之美,亦可领略人情之爱,达到物我交感,人月融一的境界,体现了极富人情味的美好愿望。

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全词构思奇幻,豪放隽秀,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格富哲理与人情。

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

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优美,富于哲理,情感动人,而绝唱至今。

该词被誉为“中秋词主”。

2. 关于月亮的古诗诗歌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菩萨蛮 (唐)冯延巳

梅花吹入谁家笛,

行云半夜凝空碧。

欹枕不成瞑,

关山人未还。

声随幽怨绝,

云断澄霜月。

月影下重帘,

轻风花满檐。

相见欢 (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是一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的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此诗通过对一个美丽的月夜的细微体察,表现了人类永恒的母题——时光易逝生命无常及随之而来的巨大孤独感。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下片写望月怀人,即兼怀子由,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此诗充分表达了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的胸襟。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诗人在本诗中描写了征战边疆的苦楚,展示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痛苦及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从而揭示出本诗反战的主题。本诗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感人肺腑。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批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由于境界优美,语言浅近,意脉流转,读来使人感到清新淡雅、委婉曲折而又情深有致。

3. 关于月亮的诗歌加赏析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原诗共四首,此为第一首。抒发了壮志难酬、宏图难展、无人可与共语的极度的寂寞孤独之情。

李白爱饮酒作诗。月下独酌本是极孤独苦闷极寂寞无聊的事,作者却又歌又舞又醉饮,煞是热闹!月、影本是无知无情之物,作者偏把它拟人化,视为知己,引为同调,与卑鄙龌龊的尘世相比,真可谓是无情胜有情了。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手中一壶酒,只能是“独酌无相亲”,于是他举杯,邀约自己毕生最喜欢的明月,再加上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于是冷冷清清的场面热闹起来了。

可是明月毕竟只是天边的皎洁一片,它不能解善饮的诗人之意,而影子也不过是随身而伴,不通人情。

此时,渐入醉乡的诗人酒兴发起,于是且歌且舞。月色徘徊,依依不去,仿佛静聆佳音;地下静默的影子也转动着仿佛与诗人共舞。醒时月影交欢,直到酩酊大醉才相互分散,仿佛月、影都与诗人一往情深,于是又深情地许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的题目是《月下独酌》,而李白丰富的想象,描述了一个孤独而又不孤独的场面,表面看来,诗人真的能够自得其乐,而背景则是无限的凄凉。诗的整篇,都给人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可能正是这种无与伦比的孤独感成就了这位千古奇才。

4. 急求月亮的诗句+赏析 要速度啊~~~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

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戍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

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呵,你几时能卸装洗尘归来。 【注释】 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围困七日。

①关山月: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②天山:指祁连山,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

③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④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东北。

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胡:此指吐蕃。

窥:有所企图。 ⑤戍客:指戍边的兵士。

⑥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写作背景】 唐朝国力强盛,但边尘未曾肃清过。

李白此诗,就是叹息征战之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妇的愁苦。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关于李白出生地,众说纷纭,大致有两种说法。

其一,李白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李白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二,李白出生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

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

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

是唐代著名诗人,有《李太白集》。李白所作词,宋人已有传说(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

证以崔令钦《教坊记》及今所传敦煌卷子,唐开元年间已有词调。然今传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难断定。

【作品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

我们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常看到“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我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

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

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

宋代的杨齐贤,好象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距离。

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

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

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

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

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

5. 有关月亮的古诗十首及赏析

月夜 诗人:杜甫 朝代:唐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赏析】 公元七五五年,安禄山勾结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

第二年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十三日唐玄宗仓皇逃到了四川。七月唐肃宗李亨即位,杜甫在投奔唐肃宗路上被叛军抓住,因为官小,看他破衣啰唆,就把他撵出了军营。

回到住处以后,看到城中破堪的样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因为强烈地思念妻儿,写下了这首名作。

诗人望月想念家中的妻子,充满了深情也满怀忧虑与辛酸。这无尽的思念与盼望能双照泪干的愿望正揭示了离乱带给人们的痛苦。

这首诗描写形象,情深意切。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月夜怀人之作,情深意永,细腻入微。

起句高华浑融,历来被人传诵。望月念远,相思难眠,梦中相逢,都是人世间常有的情景,诗人委委道来,亲切感人。

《增定评注唐诗正声》引郭云:"清浑不著,又不佻薄,较杜审言《望月》更有余味"。"《唐诗刊选脉会通评林》云:"通篇全以骨力胜,即'灭烛'、'光满'四字,正是月之神。

用一'怜'字,便含下结意,可思不可言。" 鉴赏: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 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 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 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 橄榄,余甘无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6. 古今描写月亮的诗句要有赏析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修饰。完全是信手拈来,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痕,正是平平淡淡才是真。本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客居他乡的游子,面对如霜的秋月怎能不想念故乡、不想念亲人呢?如此一个千人吟、万人唱的主题却在这首小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致千年以来脍炙人口,流传不衰!

7. 关于月亮的诗句及赏析,不用太多,两份不同的

相见欢 (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是一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的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此诗通过对一个美丽的月夜的细微体察,表现了人类永恒的母题——时光易逝生命无常及随之而来的巨大孤独感。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下片写望月怀人,即兼怀子由,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此诗充分表达了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的胸襟。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诗人在本诗中描写了征战边疆的苦楚,展示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痛苦及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从而揭示出本诗反战的主题。本诗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感人肺腑。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批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由于境界优美,语言浅近,意脉流转,读来使人感到清新淡雅、委婉曲折而又情深有致。

8. 关于月亮的古诗和鉴赏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咏月名句积累: 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10、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13、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14、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唐•李白《忆山东二首》 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唐•李白《把酒问月》 1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 17、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1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 19、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20. 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唐 贾至 《别裴九弟》 21.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22.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23.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 白居易 《春题湖上》 24. 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唐 刘方平 《秋夜泛舟》 25.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 刘方平 《月夜》 26.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 韩愈 《山石》 27. 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唐 韩愈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28.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 徐凝 《忆扬州》 29.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 晏殊 《寓意》 30.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宋 张先 《菩萨蛮》 31. 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 张先 《天仙子•送春》 32.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宋 欧阳修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33.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宋 苏轼 《西江月》 34.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宋 苏轼 《前赤壁赋》 35.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 苏轼 《中秋月》 36.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 《西江月》 37.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

清 袁枚 《春日杂诗》 38. 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 清 濮淙 《闻梁蘧玉已寓京口。

9. 一首有关月亮的诗词,并且附上详细赏析

春江花月夜 年代:【唐】 作者:【张若虚】 体裁:【乐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

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

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

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

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

“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

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

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

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

10. 有关月亮的思乡诗,加赏析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诗文解释】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

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词语解释】遥夜:漫漫长夜。

竟夕:通宵披衣:表示出户。露滋:露水打湿。

还寝:回卧室再睡。【诗文赏析】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

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形象真切,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温婉缠绵,回味无穷。李白《静夜思》赏析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

(《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

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

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

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

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

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

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

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

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关于月亮的诗句加赏析

关于月亮的诗句带赏析

1. 关于月亮的古诗,赏析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原诗共四首,此为第一首。抒发了壮志难酬、宏图难展、无人可与共语的极度的寂寞孤独之情。

李白爱饮酒作诗。月下独酌本是极孤独苦闷极寂寞无聊的事,作者却又歌又舞又醉饮,煞是热闹!月、影本是无知无情之物,作者偏把它拟人化,视为知己,引为同调,与卑鄙龌龊的尘世相比,真可谓是无情胜有情了。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手中一壶酒,只能是“独酌无相亲”,于是他举杯,邀约自己毕生最喜欢的明月,再加上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于是冷冷清清的场面热闹起来了。

可是明月毕竟只是天边的皎洁一片,它不能解善饮的诗人之意,而影子也不过是随身而伴,不通人情。

此时,渐入醉乡的诗人酒兴发起,于是且歌且舞。月色徘徊,依依不去,仿佛静聆佳音;地下静默的影子也转动着仿佛与诗人共舞。醒时月影交欢,直到酩酊大醉才相互分散,仿佛月、影都与诗人一往情深,于是又深情地许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的题目是《月下独酌》,而李白丰富的想象,描述了一个孤独而又不孤独的场面,表面看来,诗人真的能够自得其乐,而背景则是无限的凄凉。诗的整篇,都给人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可能正是这种无与伦比的孤独感成就了这位千古奇才。

2. 关于月的诗句带赏析

1.《静夜思》作者:李白 年代: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 年代: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赏析: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

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像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即景抒情,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

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

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

诗着一“生”字,极为生动,这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天涯共此时”句,是从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

这两句,由海上、明月、天涯构成雄浑阔大的意境。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

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3. 古今描写月亮的诗句加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词上片写望月奇思,幻想游仙于月宫。

下片写赏月后的体司与希望。词人视月为有生命、有情感之友伴,既可感客观存在自然之美,亦可领略人情之爱,达到物我交感,人月融一的境界,体现了极富人情味的美好愿望。

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全词构思奇幻,豪放隽秀,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格富哲理与人情。

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

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优美,富于哲理,情感动人,而绝唱至今。

该词被誉为“中秋词主”。

4. 关于月亮的古诗词和鉴赏

月夜 诗人:杜甫 朝代:唐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赏析】 公元七五五年,安禄山勾结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

第二年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十三日唐玄宗仓皇逃到了四川。七月唐肃宗李亨即位,杜甫在投奔唐肃宗路上被叛军抓住,因为官小,看他破衣啰唆,就把他撵出了军营。

回到住处以后,看到城中破堪的样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因为强烈地思念妻儿,写下了这首名作。

诗人望月想念家中的妻子,充满了深情也满怀忧虑与辛酸。这无尽的思念与盼望能双照泪干的愿望正揭示了离乱带给人们的痛苦。

这首诗描写形象,情深意切。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月夜怀人之作,情深意永,细腻入微。

起句高华浑融,历来被人传诵。望月念远,相思难眠,梦中相逢,都是人世间常有的情景,诗人委委道来,亲切感人。

《增定评注唐诗正声》引郭云:"清浑不著,又不佻薄,较杜审言《望月》更有余味"。"《唐诗刊选脉会通评林》云:"通篇全以骨力胜,即'灭烛'、'光满'四字,正是月之神。

用一'怜'字,便含下结意,可思不可言。" 鉴赏: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 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 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 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 橄榄,余甘无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把酒问月①[1]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②,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③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④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⑤,月光长照金樽里。

[2]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

悠悠万古,长存不变的明月,是永恒时空里的奇迹,常常引起人类的无限遐思。前两句以倒装句式统摄全篇,以疑问句表达了诗人的这种困惑,极有气势。

诗人停杯沉思,颇有几分醉意,仰望苍冥发问道:这亘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存在的呢?这一对宇宙本源的求索与困惑,实际上是对自身的生命价值的思索和探寻,“停杯”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他的神往与迷惑糅杂的情态。三四句写出了人类与明月的微妙关系。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中以求长生不老,但皆是徒然,而明月却依然用万里清辉普照尘世,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两句写出了明月既无情又有情、既亲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蕴含着诗人向往而又无奈的复杂心境。

“皎如”两句极写月色之美。浓重的云雾渐渐消散,月亮皎洁得有若悬挂在天际的明镜,散射出清澄的光辉,照临着朱红色的宫门。

诗人以“飞镜”为譬,以“丹阙”、“绿烟”为衬,将皎洁的月光写得妩媚动人,光彩夺目。“但见”二句,借明月的夜出晓没来慨叹时光流逝之速。

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隐没于西天云海,如此循环不已,尘世间便在其反复出没中推演至今。两句中既表达了对明月踪迹难测的惊异,也隐含着对人们不知珍惜美好时光的深沉叹惋。

“嫦娥”两句驰骋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发问,是诗人的第二次问月。白兔在月中年复一年地捣着药杵,嫦娥在月宫里孤独地生活着,到底谁来陪伴她呢?在对神物和仙女寂寞命运的同情中,流露出诗人自己的孤苦高洁的情怀。

“今人”两句,在回环唱叹中抒发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慨叹。“今人不见古时月”,实际是在说“今人不见古时人”;“今月曾经照古人”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

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结尾四句收束上文,进一步表达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

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唱歌饮酒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长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人生。人是一棵苇草,但却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

诗人有感于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人类无法改变这一自然规律,因此就更应当珍惜今生的点滴光阴,在瞬间把握永恒。结句虽暗含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基调仍然是积极向上的,展现了诗人旷达自适的宽广胸怀。

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

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5]。

5. 关于月亮的诗句及赏析,不用太多,两份不同的

相见欢 (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是一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的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此诗通过对一个美丽的月夜的细微体察,表现了人类永恒的母题——时光易逝生命无常及随之而来的巨大孤独感。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下片写望月怀人,即兼怀子由,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此诗充分表达了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的胸襟。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诗人在本诗中描写了征战边疆的苦楚,展示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痛苦及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从而揭示出本诗反战的主题。本诗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感人肺腑。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批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由于境界优美,语言浅近,意脉流转,读来使人感到清新淡雅、委婉曲折而又情深有致。

6. 有关月亮的古诗十首及赏析

月夜 诗人:杜甫 朝代:唐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赏析】 公元七五五年,安禄山勾结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

第二年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十三日唐玄宗仓皇逃到了四川。七月唐肃宗李亨即位,杜甫在投奔唐肃宗路上被叛军抓住,因为官小,看他破衣啰唆,就把他撵出了军营。

回到住处以后,看到城中破堪的样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因为强烈地思念妻儿,写下了这首名作。

诗人望月想念家中的妻子,充满了深情也满怀忧虑与辛酸。这无尽的思念与盼望能双照泪干的愿望正揭示了离乱带给人们的痛苦。

这首诗描写形象,情深意切。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月夜怀人之作,情深意永,细腻入微。

起句高华浑融,历来被人传诵。望月念远,相思难眠,梦中相逢,都是人世间常有的情景,诗人委委道来,亲切感人。

《增定评注唐诗正声》引郭云:"清浑不著,又不佻薄,较杜审言《望月》更有余味"。"《唐诗刊选脉会通评林》云:"通篇全以骨力胜,即'灭烛'、'光满'四字,正是月之神。

用一'怜'字,便含下结意,可思不可言。" 鉴赏: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 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 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 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 橄榄,余甘无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7. 关于月亮的古诗和鉴赏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咏月名句积累: 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10、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13、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14、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唐•李白《忆山东二首》 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唐•李白《把酒问月》 1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 17、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1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 19、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20. 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唐 贾至 《别裴九弟》 21.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22.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23.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 白居易 《春题湖上》 24. 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唐 刘方平 《秋夜泛舟》 25.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 刘方平 《月夜》 26.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 韩愈 《山石》 27. 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唐 韩愈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28.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 徐凝 《忆扬州》 29.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 晏殊 《寓意》 30.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宋 张先 《菩萨蛮》 31. 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 张先 《天仙子•送春》 32.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宋 欧阳修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33.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宋 苏轼 《西江月》 34.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宋 苏轼 《前赤壁赋》 35.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 苏轼 《中秋月》 36.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 《西江月》 37.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

清 袁枚 《春日杂诗》 38. 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 清 濮淙 《闻梁蘧玉已寓京口。

8. 赏析关于月亮的诗句,急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代表月亮,千里之遥的人望月寄相思,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2.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以为是白玉盘挂在天上,孩提时幼稚的猜想,表达出诗人对小时候无忧无虑时光的眷恋。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月如钩,非满月,诗人独自一人在西楼上观看月景,表达出诗人亡国后的痛苦及无尽的悲凉。

4.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月亮圆缺有时,现在圆满终究会有缺损的那天,深沉的思考引发了诗人对家乡家人的想念,表达了无法与亲人团聚的无奈与悲哀。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亮落去已是天明,诗人对着摇曳的渔火,自然引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月光皎洁铺在地面上,缓缓镀上银辉,抬头冷清的月,低下头,对家乡家人的想念自然涌上心头。

呼~~~终于答完了,不知道你用不用得上……

9. 关于月亮的古诗诗歌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菩萨蛮 (唐)冯延巳

梅花吹入谁家笛,

行云半夜凝空碧。

欹枕不成瞑,

关山人未还。

声随幽怨绝,

云断澄霜月。

月影下重帘,

轻风花满檐。

相见欢 (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是一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的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此诗通过对一个美丽的月夜的细微体察,表现了人类永恒的母题——时光易逝生命无常及随之而来的巨大孤独感。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下片写望月怀人,即兼怀子由,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此诗充分表达了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的胸襟。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诗人在本诗中描写了征战边疆的苦楚,展示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痛苦及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从而揭示出本诗反战的主题。本诗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感人肺腑。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批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由于境界优美,语言浅近,意脉流转,读来使人感到清新淡雅、委婉曲折而又情深有致。

关于月亮的诗句带赏析

关于月亮的诗句和赏析

1. 关于月亮的古诗词和鉴赏

月夜 诗人:杜甫 朝代:唐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赏析】 公元七五五年,安禄山勾结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

第二年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十三日唐玄宗仓皇逃到了四川。七月唐肃宗李亨即位,杜甫在投奔唐肃宗路上被叛军抓住,因为官小,看他破衣啰唆,就把他撵出了军营。

回到住处以后,看到城中破堪的样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因为强烈地思念妻儿,写下了这首名作。

诗人望月想念家中的妻子,充满了深情也满怀忧虑与辛酸。这无尽的思念与盼望能双照泪干的愿望正揭示了离乱带给人们的痛苦。

这首诗描写形象,情深意切。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月夜怀人之作,情深意永,细腻入微。

起句高华浑融,历来被人传诵。望月念远,相思难眠,梦中相逢,都是人世间常有的情景,诗人委委道来,亲切感人。

《增定评注唐诗正声》引郭云:"清浑不著,又不佻薄,较杜审言《望月》更有余味"。"《唐诗刊选脉会通评林》云:"通篇全以骨力胜,即'灭烛'、'光满'四字,正是月之神。

用一'怜'字,便含下结意,可思不可言。" 鉴赏: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 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 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 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 橄榄,余甘无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把酒问月①[1]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②,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③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④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⑤,月光长照金樽里。

[2]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

悠悠万古,长存不变的明月,是永恒时空里的奇迹,常常引起人类的无限遐思。前两句以倒装句式统摄全篇,以疑问句表达了诗人的这种困惑,极有气势。

诗人停杯沉思,颇有几分醉意,仰望苍冥发问道:这亘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存在的呢?这一对宇宙本源的求索与困惑,实际上是对自身的生命价值的思索和探寻,“停杯”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他的神往与迷惑糅杂的情态。三四句写出了人类与明月的微妙关系。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中以求长生不老,但皆是徒然,而明月却依然用万里清辉普照尘世,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两句写出了明月既无情又有情、既亲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蕴含着诗人向往而又无奈的复杂心境。

“皎如”两句极写月色之美。浓重的云雾渐渐消散,月亮皎洁得有若悬挂在天际的明镜,散射出清澄的光辉,照临着朱红色的宫门。

诗人以“飞镜”为譬,以“丹阙”、“绿烟”为衬,将皎洁的月光写得妩媚动人,光彩夺目。“但见”二句,借明月的夜出晓没来慨叹时光流逝之速。

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隐没于西天云海,如此循环不已,尘世间便在其反复出没中推演至今。两句中既表达了对明月踪迹难测的惊异,也隐含着对人们不知珍惜美好时光的深沉叹惋。

“嫦娥”两句驰骋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发问,是诗人的第二次问月。白兔在月中年复一年地捣着药杵,嫦娥在月宫里孤独地生活着,到底谁来陪伴她呢?在对神物和仙女寂寞命运的同情中,流露出诗人自己的孤苦高洁的情怀。

“今人”两句,在回环唱叹中抒发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慨叹。“今人不见古时月”,实际是在说“今人不见古时人”;“今月曾经照古人”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

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结尾四句收束上文,进一步表达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

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唱歌饮酒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长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人生。人是一棵苇草,但却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

诗人有感于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人类无法改变这一自然规律,因此就更应当珍惜今生的点滴光阴,在瞬间把握永恒。结句虽暗含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基调仍然是积极向上的,展现了诗人旷达自适的宽广胸怀。

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

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5]。

2. 关于月的诗句及赏析

唐·王维: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晋·陶渊明: 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宋·晏几道: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唐·刘禹锡: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

唐·白居易: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唐·张若虚: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清·萧诗: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唐·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清·张惠言: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唐·杜甫: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清·梁章钜: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宋·苏轼: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欧阳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1.陆游《关山月》 1. 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现实感慨,诗人假托守边士兵之口,愤怒谴责了统治者的妥协投降政策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倾诉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满腔悲愤,表达了中原遗民盼望光复的迫切心情,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2. 全诗十二句,四句一韵,意思也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将军沉湎酒色致使战备荒废;第二层写戍边战士年华蹉跎而功业无成;第三层写遗民渴望恢复却屡盼屡空。

3. 此诗的艺术特点: (1)此诗的艺术构思十分巧妙。作者紧扣题目着笔,借月亮把不同的人物、场景串联起来,写出了同一关山月之下将军、士兵和遗民三种人不同的境遇和心情,使三个画面在时间上保持了完整的统一性,可以说题目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

(2)此诗非常善于选取最具特征化、最具概括力的细节(如马肥死、弓断弦、征人骨、遗民泪等),构成典型的生活场景(如朱门歌舞、戍楼望月等),并通过不同生活场景的鲜明对照,来表明诗人的思想倾向与爱憎感情。 (3)此诗意境的杳远空阔,声调的激越苍凉,风格的沉郁悲壮,颇能体现陆游爱国诗的艺术风貌。

2.月下独酌 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

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

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前面我们介绍了两首他学习乐府民歌写的《长相思》和《长干行》,而这首《月下独酌》则完全是李白飘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

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历来被认为是李白诗歌的激情代表之作。

3. 关于月亮的古诗词和鉴赏

月夜 诗人:杜甫 朝代:唐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赏析】 公元七五五年,安禄山勾结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

第二年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十三日唐玄宗仓皇逃到了四川。七月唐肃宗李亨即位,杜甫在投奔唐肃宗路上被叛军抓住,因为官小,看他破衣啰唆,就把他撵出了军营。

回到住处以后,看到城中破堪的样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因为强烈地思念妻儿,写下了这首名作。

诗人望月想念家中的妻子,充满了深情也满怀忧虑与辛酸。这无尽的思念与盼望能双照泪干的愿望正揭示了离乱带给人们的痛苦。

这首诗描写形象,情深意切。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月夜怀人之作,情深意永,细腻入微。

起句高华浑融,历来被人传诵。望月念远,相思难眠,梦中相逢,都是人世间常有的情景,诗人委委道来,亲切感人。

《增定评注唐诗正声》引郭云:"清浑不著,又不佻薄,较杜审言《望月》更有余味"。"《唐诗刊选脉会通评林》云:"通篇全以骨力胜,即'灭烛'、'光满'四字,正是月之神。

用一'怜'字,便含下结意,可思不可言。" 鉴赏: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 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 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 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 橄榄,余甘无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把酒问月①[1]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②,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③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④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⑤,月光长照金樽里。

[2]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

悠悠万古,长存不变的明月,是永恒时空里的奇迹,常常引起人类的无限遐思。前两句以倒装句式统摄全篇,以疑问句表达了诗人的这种困惑,极有气势。

诗人停杯沉思,颇有几分醉意,仰望苍冥发问道:这亘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存在的呢?这一对宇宙本源的求索与困惑,实际上是对自身的生命价值的思索和探寻,“停杯”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他的神往与迷惑糅杂的情态。三四句写出了人类与明月的微妙关系。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中以求长生不老,但皆是徒然,而明月却依然用万里清辉普照尘世,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两句写出了明月既无情又有情、既亲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蕴含着诗人向往而又无奈的复杂心境。

“皎如”两句极写月色之美。浓重的云雾渐渐消散,月亮皎洁得有若悬挂在天际的明镜,散射出清澄的光辉,照临着朱红色的宫门。

诗人以“飞镜”为譬,以“丹阙”、“绿烟”为衬,将皎洁的月光写得妩媚动人,光彩夺目。“但见”二句,借明月的夜出晓没来慨叹时光流逝之速。

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隐没于西天云海,如此循环不已,尘世间便在其反复出没中推演至今。两句中既表达了对明月踪迹难测的惊异,也隐含着对人们不知珍惜美好时光的深沉叹惋。

“嫦娥”两句驰骋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发问,是诗人的第二次问月。白兔在月中年复一年地捣着药杵,嫦娥在月宫里孤独地生活着,到底谁来陪伴她呢?在对神物和仙女寂寞命运的同情中,流露出诗人自己的孤苦高洁的情怀。

“今人”两句,在回环唱叹中抒发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慨叹。“今人不见古时月”,实际是在说“今人不见古时人”;“今月曾经照古人”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

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结尾四句收束上文,进一步表达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

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唱歌饮酒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长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人生。人是一棵苇草,但却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

诗人有感于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人类无法改变这一自然规律,因此就更应当珍惜今生的点滴光阴,在瞬间把握永恒。结句虽暗含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基调仍然是积极向上的,展现了诗人旷达自适的宽广胸怀。

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

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5]。

4. 关于月亮的诗句及赏析,不用太多,两份不同的

相见欢 (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是一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的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此诗通过对一个美丽的月夜的细微体察,表现了人类永恒的母题——时光易逝生命无常及随之而来的巨大孤独感。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下片写望月怀人,即兼怀子由,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此诗充分表达了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的胸襟。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诗人在本诗中描写了征战边疆的苦楚,展示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痛苦及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从而揭示出本诗反战的主题。本诗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感人肺腑。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批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由于境界优美,语言浅近,意脉流转,读来使人感到清新淡雅、委婉曲折而又情深有致。

5. 关于月亮的古诗,赏析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原诗共四首,此为第一首。抒发了壮志难酬、宏图难展、无人可与共语的极度的寂寞孤独之情。

李白爱饮酒作诗。月下独酌本是极孤独苦闷极寂寞无聊的事,作者却又歌又舞又醉饮,煞是热闹!月、影本是无知无情之物,作者偏把它拟人化,视为知己,引为同调,与卑鄙龌龊的尘世相比,真可谓是无情胜有情了。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手中一壶酒,只能是“独酌无相亲”,于是他举杯,邀约自己毕生最喜欢的明月,再加上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于是冷冷清清的场面热闹起来了。

可是明月毕竟只是天边的皎洁一片,它不能解善饮的诗人之意,而影子也不过是随身而伴,不通人情。

此时,渐入醉乡的诗人酒兴发起,于是且歌且舞。月色徘徊,依依不去,仿佛静聆佳音;地下静默的影子也转动着仿佛与诗人共舞。醒时月影交欢,直到酩酊大醉才相互分散,仿佛月、影都与诗人一往情深,于是又深情地许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的题目是《月下独酌》,而李白丰富的想象,描述了一个孤独而又不孤独的场面,表面看来,诗人真的能够自得其乐,而背景则是无限的凄凉。诗的整篇,都给人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可能正是这种无与伦比的孤独感成就了这位千古奇才。

6. 关于月亮的古诗和鉴赏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咏月名句积累: 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10、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13、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14、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唐•李白《忆山东二首》 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唐•李白《把酒问月》 1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 17、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1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 19、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20. 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唐 贾至 《别裴九弟》 21.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22.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23.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 白居易 《春题湖上》 24. 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唐 刘方平 《秋夜泛舟》 25.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 刘方平 《月夜》 26.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 韩愈 《山石》 27. 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唐 韩愈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28.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 徐凝 《忆扬州》 29.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 晏殊 《寓意》 30.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宋 张先 《菩萨蛮》 31. 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 张先 《天仙子•送春》 32.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宋 欧阳修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33.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宋 苏轼 《西江月》 34.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宋 苏轼 《前赤壁赋》 35.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 苏轼 《中秋月》 36.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 《西江月》 37.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

清 袁枚 《春日杂诗》 38. 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 清 濮淙 《闻梁蘧玉已寓京口。

7. 赏析关于月亮的诗句,急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代表月亮,千里之遥的人望月寄相思,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2.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以为是白玉盘挂在天上,孩提时幼稚的猜想,表达出诗人对小时候无忧无虑时光的眷恋。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月如钩,非满月,诗人独自一人在西楼上观看月景,表达出诗人亡国后的痛苦及无尽的悲凉。

4.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月亮圆缺有时,现在圆满终究会有缺损的那天,深沉的思考引发了诗人对家乡家人的想念,表达了无法与亲人团聚的无奈与悲哀。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亮落去已是天明,诗人对着摇曳的渔火,自然引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月光皎洁铺在地面上,缓缓镀上银辉,抬头冷清的月,低下头,对家乡家人的想念自然涌上心头。

呼~~~终于答完了,不知道你用不用得上……

8. 求关于月亮的诗句及分析

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题前小序说,前人诗词有赋月者而无送月者,本词别开生面,从“送月”这一新的角度,探讨了词人朦胧猜想到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宇宙观,是一首想象奇、构思新颖的送月词。 送月,怎么送法呢?本词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不同,既不思乡吊人,也不怀古伤今,而是把握黎明前刹那间的月景,仿照屈原《天问》的写法,把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和比喻交织在一起,对月亮提出一系列的疑问。

“可怜今夕月”,首句先对月亮赞美,“可怜”,可爱。以下便接连提出疑问,“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他先问,可爱的月亮降落到什么遥远的地方去了?继而问,是不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们刚刚看到月亮从东方升起?词人的大胆想象,与今天月亮绕地球转的道理相近,表现了他的聪颖灵悟,也说明由于他对客观自然观察细致,因此才具有这种可贵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天外”古人以目力所及的天体之外为“天外”;“汗漫”,空阔无边;“浩浩”,广大的样子;“姮娥”,嫦娥。在对月亮的出没作了猜想之后,词人又针对有关月亮的自然现象和神话传说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是不是天外空空荡荡无涯无际,只是一股大风把明月送走了?月亮无根悬在空中,是谁把它系住了?月宫的嫦娥不出嫁是谁把她留住了?这些问题对今天的人来说虽然不算问题,但就辛弃疾生活的时代来说,也只有象他这样想象丰富的人,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前两问,问的是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后一问,说明词人对有关月中嫦娥的神话故事发生了怀疑,这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的“嫦娥孤寂与谁邻”意境相近,两位巨匠的想法可谓不谋而合。 下片紧承上片,继续对有关月亮的所有传说,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提出了疑问。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这两句是针对月亮的运行路线说的。

他说,有人认为月亮运行经过海底,却又无从查问,这种说法让人迷茫困惑忧虑不解,以下便针对这种说法谈了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三句由“怕”字领起,是写词人的担忧,如果月亮真的经过海底,他真担心海中往来奔突的鲸鱼,撞坏了月宫中的华美宫殿、亭台楼阁。“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故”,本来;堪,能够;“云何”,为什么?传说中月亮上面还有蟾蜍和玉兔,他禁不住问,在月亮通过海底的时候,本来就会游水的蛤蟆固然无妨,那玉兔不通水性,又怎么办呢?“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结尾二句,更进一层,对月亮运行经过海底的说法提出问题。

“无恙”是对上边疑问的总结,是说如果月宫中的房子不被撞坏,玉兔也和蛤蟆一样,顺利渡过大海,没有发生任何问题,那么圆圆的月亮又为什么渐渐地会变成“钩”样的月牙呢?这与“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骆宾王:《玩初月》)的发问相比,更为具体深刻。 全词一气呵成,紧凑连贯,读来势同破竹。

词的视野广阔,构思新颖,想象丰富,既有浪漫主义色彩,又包含生活逻辑,且有难能可贵的科学断想,彻底打破前人咏月的陈规,道前人所未道,发前人所未发,其意义较那些对月伤怀的作品寄托深远,其境界较那些单纯描写自然景物的咏物词更高一筹。 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赏析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赏析】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诗不可胜计,咏月词也多得不可胜数。但是,真正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却并不很多,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

而辛弃疾的这首仿屈原《天问》体的《木兰花慢》词,由于它打破了历来咏月的成规,发前人之所未发,充分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而别具一格,成为千古绝唱。 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是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

辛弃疾使用《天问》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象伟大诗人屈原那样,驰骋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请看他那妙趣横生的。

9. 赏析关于月亮的诗句,急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代表月亮,千里之遥的人望月寄相思,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2.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以为是白玉盘挂在天上,孩提时幼稚的猜想,表达出诗人对小时候无忧无虑时光的眷恋。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月如钩,非满月,诗人独自一人在西楼上观看月景,表达出诗人亡国后的痛苦及无尽的悲凉。

4.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月亮圆缺有时,现在圆满终究会有缺损的那天,深沉的思考引发了诗人对家乡家人的想念,表达了无法与亲人团聚的无奈与悲哀。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亮落去已是天明,诗人对着摇曳的渔火,自然引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月光皎洁铺在地面上,缓缓镀上银辉,抬头冷清的月,低下头,对家乡家人的想念自然涌上心头。 呼~~~终于答完了,不知道你用不用得上……。

关于月亮的诗句和赏析

关于月亮的诗句赏析

1. 关于月亮的古诗,赏析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原诗共四首,此为第一首。抒发了壮志难酬、宏图难展、无人可与共语的极度的寂寞孤独之情。

李白爱饮酒作诗。月下独酌本是极孤独苦闷极寂寞无聊的事,作者却又歌又舞又醉饮,煞是热闹!月、影本是无知无情之物,作者偏把它拟人化,视为知己,引为同调,与卑鄙龌龊的尘世相比,真可谓是无情胜有情了。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手中一壶酒,只能是“独酌无相亲”,于是他举杯,邀约自己毕生最喜欢的明月,再加上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于是冷冷清清的场面热闹起来了。

可是明月毕竟只是天边的皎洁一片,它不能解善饮的诗人之意,而影子也不过是随身而伴,不通人情。

此时,渐入醉乡的诗人酒兴发起,于是且歌且舞。月色徘徊,依依不去,仿佛静聆佳音;地下静默的影子也转动着仿佛与诗人共舞。醒时月影交欢,直到酩酊大醉才相互分散,仿佛月、影都与诗人一往情深,于是又深情地许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的题目是《月下独酌》,而李白丰富的想象,描述了一个孤独而又不孤独的场面,表面看来,诗人真的能够自得其乐,而背景则是无限的凄凉。诗的整篇,都给人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可能正是这种无与伦比的孤独感成就了这位千古奇才。

2. 关于月的诗句及赏析

唐·王维: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晋·陶渊明: 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宋·晏几道: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唐·刘禹锡: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

唐·白居易: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唐·张若虚: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清·萧诗: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唐·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清·张惠言: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唐·杜甫: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清·梁章钜: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宋·苏轼: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欧阳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1.陆游《关山月》 1. 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现实感慨,诗人假托守边士兵之口,愤怒谴责了统治者的妥协投降政策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倾诉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满腔悲愤,表达了中原遗民盼望光复的迫切心情,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2. 全诗十二句,四句一韵,意思也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将军沉湎酒色致使战备荒废;第二层写戍边战士年华蹉跎而功业无成;第三层写遗民渴望恢复却屡盼屡空。

3. 此诗的艺术特点: (1)此诗的艺术构思十分巧妙。作者紧扣题目着笔,借月亮把不同的人物、场景串联起来,写出了同一关山月之下将军、士兵和遗民三种人不同的境遇和心情,使三个画面在时间上保持了完整的统一性,可以说题目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

(2)此诗非常善于选取最具特征化、最具概括力的细节(如马肥死、弓断弦、征人骨、遗民泪等),构成典型的生活场景(如朱门歌舞、戍楼望月等),并通过不同生活场景的鲜明对照,来表明诗人的思想倾向与爱憎感情。 (3)此诗意境的杳远空阔,声调的激越苍凉,风格的沉郁悲壮,颇能体现陆游爱国诗的艺术风貌。

2.月下独酌 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

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

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前面我们介绍了两首他学习乐府民歌写的《长相思》和《长干行》,而这首《月下独酌》则完全是李白飘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

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历来被认为是李白诗歌的激情代表之作。

3. 关于月亮的古诗词和鉴赏

月夜 诗人:杜甫 朝代:唐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赏析】 公元七五五年,安禄山勾结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

第二年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十三日唐玄宗仓皇逃到了四川。七月唐肃宗李亨即位,杜甫在投奔唐肃宗路上被叛军抓住,因为官小,看他破衣啰唆,就把他撵出了军营。

回到住处以后,看到城中破堪的样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因为强烈地思念妻儿,写下了这首名作。

诗人望月想念家中的妻子,充满了深情也满怀忧虑与辛酸。这无尽的思念与盼望能双照泪干的愿望正揭示了离乱带给人们的痛苦。

这首诗描写形象,情深意切。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月夜怀人之作,情深意永,细腻入微。

起句高华浑融,历来被人传诵。望月念远,相思难眠,梦中相逢,都是人世间常有的情景,诗人委委道来,亲切感人。

《增定评注唐诗正声》引郭云:"清浑不著,又不佻薄,较杜审言《望月》更有余味"。"《唐诗刊选脉会通评林》云:"通篇全以骨力胜,即'灭烛'、'光满'四字,正是月之神。

用一'怜'字,便含下结意,可思不可言。" 鉴赏: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 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 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 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 橄榄,余甘无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把酒问月①[1]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②,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③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④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⑤,月光长照金樽里。

[2]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

悠悠万古,长存不变的明月,是永恒时空里的奇迹,常常引起人类的无限遐思。前两句以倒装句式统摄全篇,以疑问句表达了诗人的这种困惑,极有气势。

诗人停杯沉思,颇有几分醉意,仰望苍冥发问道:这亘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存在的呢?这一对宇宙本源的求索与困惑,实际上是对自身的生命价值的思索和探寻,“停杯”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他的神往与迷惑糅杂的情态。三四句写出了人类与明月的微妙关系。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中以求长生不老,但皆是徒然,而明月却依然用万里清辉普照尘世,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两句写出了明月既无情又有情、既亲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蕴含着诗人向往而又无奈的复杂心境。

“皎如”两句极写月色之美。浓重的云雾渐渐消散,月亮皎洁得有若悬挂在天际的明镜,散射出清澄的光辉,照临着朱红色的宫门。

诗人以“飞镜”为譬,以“丹阙”、“绿烟”为衬,将皎洁的月光写得妩媚动人,光彩夺目。“但见”二句,借明月的夜出晓没来慨叹时光流逝之速。

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隐没于西天云海,如此循环不已,尘世间便在其反复出没中推演至今。两句中既表达了对明月踪迹难测的惊异,也隐含着对人们不知珍惜美好时光的深沉叹惋。

“嫦娥”两句驰骋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发问,是诗人的第二次问月。白兔在月中年复一年地捣着药杵,嫦娥在月宫里孤独地生活着,到底谁来陪伴她呢?在对神物和仙女寂寞命运的同情中,流露出诗人自己的孤苦高洁的情怀。

“今人”两句,在回环唱叹中抒发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慨叹。“今人不见古时月”,实际是在说“今人不见古时人”;“今月曾经照古人”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

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结尾四句收束上文,进一步表达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

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唱歌饮酒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长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人生。人是一棵苇草,但却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

诗人有感于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人类无法改变这一自然规律,因此就更应当珍惜今生的点滴光阴,在瞬间把握永恒。结句虽暗含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基调仍然是积极向上的,展现了诗人旷达自适的宽广胸怀。

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

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5]。

4. 关于月亮的古诗词和鉴赏

月夜 诗人:杜甫 朝代:唐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赏析】 公元七五五年,安禄山勾结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

第二年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十三日唐玄宗仓皇逃到了四川。七月唐肃宗李亨即位,杜甫在投奔唐肃宗路上被叛军抓住,因为官小,看他破衣啰唆,就把他撵出了军营。

回到住处以后,看到城中破堪的样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因为强烈地思念妻儿,写下了这首名作。

诗人望月想念家中的妻子,充满了深情也满怀忧虑与辛酸。这无尽的思念与盼望能双照泪干的愿望正揭示了离乱带给人们的痛苦。

这首诗描写形象,情深意切。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月夜怀人之作,情深意永,细腻入微。

起句高华浑融,历来被人传诵。望月念远,相思难眠,梦中相逢,都是人世间常有的情景,诗人委委道来,亲切感人。

《增定评注唐诗正声》引郭云:"清浑不著,又不佻薄,较杜审言《望月》更有余味"。"《唐诗刊选脉会通评林》云:"通篇全以骨力胜,即'灭烛'、'光满'四字,正是月之神。

用一'怜'字,便含下结意,可思不可言。" 鉴赏: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 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 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 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 橄榄,余甘无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把酒问月①[1]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②,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③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④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⑤,月光长照金樽里。

[2]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

悠悠万古,长存不变的明月,是永恒时空里的奇迹,常常引起人类的无限遐思。前两句以倒装句式统摄全篇,以疑问句表达了诗人的这种困惑,极有气势。

诗人停杯沉思,颇有几分醉意,仰望苍冥发问道:这亘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存在的呢?这一对宇宙本源的求索与困惑,实际上是对自身的生命价值的思索和探寻,“停杯”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他的神往与迷惑糅杂的情态。三四句写出了人类与明月的微妙关系。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中以求长生不老,但皆是徒然,而明月却依然用万里清辉普照尘世,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两句写出了明月既无情又有情、既亲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蕴含着诗人向往而又无奈的复杂心境。

“皎如”两句极写月色之美。浓重的云雾渐渐消散,月亮皎洁得有若悬挂在天际的明镜,散射出清澄的光辉,照临着朱红色的宫门。

诗人以“飞镜”为譬,以“丹阙”、“绿烟”为衬,将皎洁的月光写得妩媚动人,光彩夺目。“但见”二句,借明月的夜出晓没来慨叹时光流逝之速。

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隐没于西天云海,如此循环不已,尘世间便在其反复出没中推演至今。两句中既表达了对明月踪迹难测的惊异,也隐含着对人们不知珍惜美好时光的深沉叹惋。

“嫦娥”两句驰骋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发问,是诗人的第二次问月。白兔在月中年复一年地捣着药杵,嫦娥在月宫里孤独地生活着,到底谁来陪伴她呢?在对神物和仙女寂寞命运的同情中,流露出诗人自己的孤苦高洁的情怀。

“今人”两句,在回环唱叹中抒发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慨叹。“今人不见古时月”,实际是在说“今人不见古时人”;“今月曾经照古人”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

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结尾四句收束上文,进一步表达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

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唱歌饮酒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长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人生。人是一棵苇草,但却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

诗人有感于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人类无法改变这一自然规律,因此就更应当珍惜今生的点滴光阴,在瞬间把握永恒。结句虽暗含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基调仍然是积极向上的,展现了诗人旷达自适的宽广胸怀。

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

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5]。

5. 关于月亮的古诗和鉴赏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咏月名句积累: 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10、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13、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14、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唐•李白《忆山东二首》 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唐•李白《把酒问月》 1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 17、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1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 19、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20. 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唐 贾至 《别裴九弟》 21.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22.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23.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 白居易 《春题湖上》 24. 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唐 刘方平 《秋夜泛舟》 25.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 刘方平 《月夜》 26.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 韩愈 《山石》 27. 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唐 韩愈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28.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 徐凝 《忆扬州》 29.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 晏殊 《寓意》 30.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宋 张先 《菩萨蛮》 31. 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 张先 《天仙子•送春》 32.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宋 欧阳修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33.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宋 苏轼 《西江月》 34.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宋 苏轼 《前赤壁赋》 35.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 苏轼 《中秋月》 36.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 《西江月》 37.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

清 袁枚 《春日杂诗》 38. 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 清 濮淙 《闻梁蘧玉已寓京口。

6. 赏析关于月亮的诗句,急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代表月亮,千里之遥的人望月寄相思,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2.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以为是白玉盘挂在天上,孩提时幼稚的猜想,表达出诗人对小时候无忧无虑时光的眷恋。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月如钩,非满月,诗人独自一人在西楼上观看月景,表达出诗人亡国后的痛苦及无尽的悲凉。

4.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月亮圆缺有时,现在圆满终究会有缺损的那天,深沉的思考引发了诗人对家乡家人的想念,表达了无法与亲人团聚的无奈与悲哀。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亮落去已是天明,诗人对着摇曳的渔火,自然引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月光皎洁铺在地面上,缓缓镀上银辉,抬头冷清的月,低下头,对家乡家人的想念自然涌上心头。

呼~~~终于答完了,不知道你用不用得上……

7. 关于月亮的诗句及赏析,不用太多,两份不同的

相见欢 (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是一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的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此诗通过对一个美丽的月夜的细微体察,表现了人类永恒的母题——时光易逝生命无常及随之而来的巨大孤独感。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下片写望月怀人,即兼怀子由,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此诗充分表达了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的胸襟。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诗人在本诗中描写了征战边疆的苦楚,展示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痛苦及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从而揭示出本诗反战的主题。本诗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感人肺腑。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批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由于境界优美,语言浅近,意脉流转,读来使人感到清新淡雅、委婉曲折而又情深有致。

8. 古今描写月亮的诗句加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词上片写望月奇思,幻想游仙于月宫。

下片写赏月后的体司与希望。词人视月为有生命、有情感之友伴,既可感客观存在自然之美,亦可领略人情之爱,达到物我交感,人月融一的境界,体现了极富人情味的美好愿望。

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全词构思奇幻,豪放隽秀,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格富哲理与人情。

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

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优美,富于哲理,情感动人,而绝唱至今。

该词被誉为“中秋词主”。

9. 有关月亮诗的赏析

《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

《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的《关山月》,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诗歌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边塞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可以分为三层。

开头四句绘边塞景色,中间四句写历来征战,最后四句写戍客思妇的两地情愁。 开头四句,绘边塞景色。

这四句,使用了类似影视文学的蒙太奇手法,将“诗题”一一化出。“月” “山”“关”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诗的物象,奠定了全诗边塞苦寒的苍凉基调。

“月”,出于天山云雾间,一派云海苍茫、气势磅礴、雄伟壮阔的景象。“长风”,漫天遍野的大漠朔风,犹如虎啸狼嗥,横扫玉门关内外,这穿越万里的长风,气势多么庞大!又是多么令人心惊!诗人巧借“长风”把“关”“山”与“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这真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云、风的辽阔的边塞图景,写出了西北边疆的莽莽苍苍、雄浑壮观。 在这幅万里边塞图中,表面上只写了自然景象,只有苍茫壮观,怎样才能与怀乡思土的情绪联系起来呢?首先,我们必须设身处地体会到,这是征人东望所见,士卒们虽身在西北边疆,然而,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似乎感觉到长风浩浩,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带来了家乡的气息,因此很容易勾起戍客怀念乡土的情绪。

其次,我们不要忘记诗人所营造的这个大气磅礴的所在,正是历来兵家较量的场所。诗人正是借助于这样的场景,毫不费力地转入对战争的思索。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这四句,总结历来征战,是对战争的深沉思索。玉门关以西,历为中原抵御外族入侵的主战场。

在那些耳熟能详的地方,不知发生过多少惊心动魄的战争,也不知有多少生灵血染征袍,在此丧身,永远地失去了归路。在那遥远的蛮荒之地,即使没有战争,也同样会有不知多少征夫将年轻的生命连同青春的激情耗尽! 这四句,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

下,指出兵。白登道,用典,是史典。

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七夜,在那里进行过殊死搏斗。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

由古而今,无休止的战争,使得多少征战的士卒在战场上送掉性命,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勾勒战争的残酷,是李白对历史战争的巨人式审视。

一句“不见有人还”,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无论战争是胜是负,“戍客”是永远的输家,他们的生命、青春、对生活的热望,都在这“不见有人还”中彻底葬送。 正是因为战争“不见有人还”的残酷现实,参战的士卒才会有痛苦的感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十五役边地,三回讨楼兰。

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干。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王昌龄)正是因为战争的残酷,战士们一方面高喊着“死节从来岂顾勋”(高适)、“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一方面也发出痛苦而豪放的歌吟:“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也正是因为战争的残酷,才会有“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这就自然而然地转入到下一节。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这四句,写戍客思妇的两地情愁。

“戍客”望着边地的景象,因了“长风”吹过玉门关,而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应该也是思念自己,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

“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于是,征者望月思归、思妇望月怀人,便又组成了一幅“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的两地相思图。

人们不禁要问:征尘何时落定,烽烟何时止熄?欲归的征夫啊,何时才是归期?长风的吹送,何时将“戍客”送回故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在明月映照下的孤城下,在云海茫茫的天山中,在长风吹过的雄关漫道,在亘古荒凉的城墙上,征夫,那个成为“不归”代号的思乡人,已然成为一尊望乡石像,他的眼前,是滚滚的狼烟;他的身后,是遥不可及的故园。从中不难体味,诗人所传达的,是“戍客”对战争的无可奈何的悲怨。

【小结】 1. 思索深刻,感情深沉。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

但诗人并没有对战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他只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战争所支付的沉重代价,写出了战争给征夫思妇带来的心灵创伤,让人们在这。

关于月亮的诗句赏析

关于月亮的诗句及赏析

1. 关于月亮的古诗词和鉴赏

月夜 诗人:杜甫 朝代:唐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赏析】 公元七五五年,安禄山勾结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

第二年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十三日唐玄宗仓皇逃到了四川。七月唐肃宗李亨即位,杜甫在投奔唐肃宗路上被叛军抓住,因为官小,看他破衣啰唆,就把他撵出了军营。

回到住处以后,看到城中破堪的样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因为强烈地思念妻儿,写下了这首名作。

诗人望月想念家中的妻子,充满了深情也满怀忧虑与辛酸。这无尽的思念与盼望能双照泪干的愿望正揭示了离乱带给人们的痛苦。

这首诗描写形象,情深意切。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月夜怀人之作,情深意永,细腻入微。

起句高华浑融,历来被人传诵。望月念远,相思难眠,梦中相逢,都是人世间常有的情景,诗人委委道来,亲切感人。

《增定评注唐诗正声》引郭云:"清浑不著,又不佻薄,较杜审言《望月》更有余味"。"《唐诗刊选脉会通评林》云:"通篇全以骨力胜,即'灭烛'、'光满'四字,正是月之神。

用一'怜'字,便含下结意,可思不可言。" 鉴赏: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 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 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 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 橄榄,余甘无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把酒问月①[1]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②,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③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④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⑤,月光长照金樽里。

[2]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

悠悠万古,长存不变的明月,是永恒时空里的奇迹,常常引起人类的无限遐思。前两句以倒装句式统摄全篇,以疑问句表达了诗人的这种困惑,极有气势。

诗人停杯沉思,颇有几分醉意,仰望苍冥发问道:这亘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存在的呢?这一对宇宙本源的求索与困惑,实际上是对自身的生命价值的思索和探寻,“停杯”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他的神往与迷惑糅杂的情态。三四句写出了人类与明月的微妙关系。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中以求长生不老,但皆是徒然,而明月却依然用万里清辉普照尘世,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两句写出了明月既无情又有情、既亲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蕴含着诗人向往而又无奈的复杂心境。

“皎如”两句极写月色之美。浓重的云雾渐渐消散,月亮皎洁得有若悬挂在天际的明镜,散射出清澄的光辉,照临着朱红色的宫门。

诗人以“飞镜”为譬,以“丹阙”、“绿烟”为衬,将皎洁的月光写得妩媚动人,光彩夺目。“但见”二句,借明月的夜出晓没来慨叹时光流逝之速。

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隐没于西天云海,如此循环不已,尘世间便在其反复出没中推演至今。两句中既表达了对明月踪迹难测的惊异,也隐含着对人们不知珍惜美好时光的深沉叹惋。

“嫦娥”两句驰骋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发问,是诗人的第二次问月。白兔在月中年复一年地捣着药杵,嫦娥在月宫里孤独地生活着,到底谁来陪伴她呢?在对神物和仙女寂寞命运的同情中,流露出诗人自己的孤苦高洁的情怀。

“今人”两句,在回环唱叹中抒发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慨叹。“今人不见古时月”,实际是在说“今人不见古时人”;“今月曾经照古人”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

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结尾四句收束上文,进一步表达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

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唱歌饮酒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长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人生。人是一棵苇草,但却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

诗人有感于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人类无法改变这一自然规律,因此就更应当珍惜今生的点滴光阴,在瞬间把握永恒。结句虽暗含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基调仍然是积极向上的,展现了诗人旷达自适的宽广胸怀。

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

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5]。

2. 关于月的诗句及赏析

唐·王维: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晋·陶渊明: 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宋·晏几道: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唐·刘禹锡: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

唐·白居易: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唐·张若虚: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清·萧诗: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唐·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清·张惠言: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唐·杜甫: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清·梁章钜: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宋·苏轼: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欧阳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1.陆游《关山月》 1. 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现实感慨,诗人假托守边士兵之口,愤怒谴责了统治者的妥协投降政策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倾诉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满腔悲愤,表达了中原遗民盼望光复的迫切心情,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2. 全诗十二句,四句一韵,意思也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将军沉湎酒色致使战备荒废;第二层写戍边战士年华蹉跎而功业无成;第三层写遗民渴望恢复却屡盼屡空。

3. 此诗的艺术特点: (1)此诗的艺术构思十分巧妙。作者紧扣题目着笔,借月亮把不同的人物、场景串联起来,写出了同一关山月之下将军、士兵和遗民三种人不同的境遇和心情,使三个画面在时间上保持了完整的统一性,可以说题目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

(2)此诗非常善于选取最具特征化、最具概括力的细节(如马肥死、弓断弦、征人骨、遗民泪等),构成典型的生活场景(如朱门歌舞、戍楼望月等),并通过不同生活场景的鲜明对照,来表明诗人的思想倾向与爱憎感情。 (3)此诗意境的杳远空阔,声调的激越苍凉,风格的沉郁悲壮,颇能体现陆游爱国诗的艺术风貌。

2.月下独酌 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

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

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前面我们介绍了两首他学习乐府民歌写的《长相思》和《长干行》,而这首《月下独酌》则完全是李白飘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

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历来被认为是李白诗歌的激情代表之作。

3. 古今描写月亮的诗句加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词上片写望月奇思,幻想游仙于月宫。

下片写赏月后的体司与希望。词人视月为有生命、有情感之友伴,既可感客观存在自然之美,亦可领略人情之爱,达到物我交感,人月融一的境界,体现了极富人情味的美好愿望。

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全词构思奇幻,豪放隽秀,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格富哲理与人情。

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

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优美,富于哲理,情感动人,而绝唱至今。

该词被誉为“中秋词主”。

4. 关于月亮的古诗,赏析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原诗共四首,此为第一首。抒发了壮志难酬、宏图难展、无人可与共语的极度的寂寞孤独之情。

李白爱饮酒作诗。月下独酌本是极孤独苦闷极寂寞无聊的事,作者却又歌又舞又醉饮,煞是热闹!月、影本是无知无情之物,作者偏把它拟人化,视为知己,引为同调,与卑鄙龌龊的尘世相比,真可谓是无情胜有情了。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手中一壶酒,只能是“独酌无相亲”,于是他举杯,邀约自己毕生最喜欢的明月,再加上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于是冷冷清清的场面热闹起来了。 可是明月毕竟只是天边的皎洁一片,它不能解善饮的诗人之意,而影子也不过是随身而伴,不通人情。

此时,渐入醉乡的诗人酒兴发起,于是且歌且舞。月色徘徊,依依不去,仿佛静聆佳音;地下静默的影子也转动着仿佛与诗人共舞。

醒时月影交欢,直到酩酊大醉才相互分散,仿佛月、影都与诗人一往情深,于是又深情地许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的题目是《月下独酌》,而李白丰富的想象,描述了一个孤独而又不孤独的场面,表面看来,诗人真的能够自得其乐,而背景则是无限的凄凉。

诗的整篇,都给人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可能正是这种无与伦比的孤独感成就了这位千古奇才。

5. 古今描写月亮的诗句要有赏析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修饰。完全是信手拈来,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痕,正是平平淡淡才是真。本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客居他乡的游子,面对如霜的秋月怎能不想念故乡、不想念亲人呢?如此一个千人吟、万人唱的主题却在这首小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致千年以来脍炙人口,流传不衰!

6. 关于月亮的诗句及赏析,不用太多,两份不同的

相见欢 (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是一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的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此诗通过对一个美丽的月夜的细微体察,表现了人类永恒的母题——时光易逝生命无常及随之而来的巨大孤独感。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下片写望月怀人,即兼怀子由,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此诗充分表达了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的胸襟。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诗人在本诗中描写了征战边疆的苦楚,展示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痛苦及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从而揭示出本诗反战的主题。本诗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感人肺腑。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批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由于境界优美,语言浅近,意脉流转,读来使人感到清新淡雅、委婉曲折而又情深有致。

7. 关于月亮的古诗和鉴赏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咏月名句积累: 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10、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13、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14、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唐•李白《忆山东二首》 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唐•李白《把酒问月》 1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 17、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1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 19、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20. 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唐 贾至 《别裴九弟》 21.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22.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23.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 白居易 《春题湖上》 24. 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唐 刘方平 《秋夜泛舟》 25.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 刘方平 《月夜》 26.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 韩愈 《山石》 27. 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唐 韩愈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28.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 徐凝 《忆扬州》 29.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 晏殊 《寓意》 30.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宋 张先 《菩萨蛮》 31. 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 张先 《天仙子•送春》 32.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宋 欧阳修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33.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宋 苏轼 《西江月》 34.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宋 苏轼 《前赤壁赋》 35.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 苏轼 《中秋月》 36.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 《西江月》 37.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

清 袁枚 《春日杂诗》 38. 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 清 濮淙 《闻梁蘧玉已寓京口。

8. 求关于月亮的诗句及分析

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题前小序说,前人诗词有赋月者而无送月者,本词别开生面,从“送月”这一新的角度,探讨了词人朦胧猜想到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宇宙观,是一首想象奇、构思新颖的送月词。 送月,怎么送法呢?本词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不同,既不思乡吊人,也不怀古伤今,而是把握黎明前刹那间的月景,仿照屈原《天问》的写法,把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和比喻交织在一起,对月亮提出一系列的疑问。

“可怜今夕月”,首句先对月亮赞美,“可怜”,可爱。以下便接连提出疑问,“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他先问,可爱的月亮降落到什么遥远的地方去了?继而问,是不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们刚刚看到月亮从东方升起?词人的大胆想象,与今天月亮绕地球转的道理相近,表现了他的聪颖灵悟,也说明由于他对客观自然观察细致,因此才具有这种可贵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天外”古人以目力所及的天体之外为“天外”;“汗漫”,空阔无边;“浩浩”,广大的样子;“姮娥”,嫦娥。在对月亮的出没作了猜想之后,词人又针对有关月亮的自然现象和神话传说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是不是天外空空荡荡无涯无际,只是一股大风把明月送走了?月亮无根悬在空中,是谁把它系住了?月宫的嫦娥不出嫁是谁把她留住了?这些问题对今天的人来说虽然不算问题,但就辛弃疾生活的时代来说,也只有象他这样想象丰富的人,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前两问,问的是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后一问,说明词人对有关月中嫦娥的神话故事发生了怀疑,这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的“嫦娥孤寂与谁邻”意境相近,两位巨匠的想法可谓不谋而合。 下片紧承上片,继续对有关月亮的所有传说,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提出了疑问。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这两句是针对月亮的运行路线说的。

他说,有人认为月亮运行经过海底,却又无从查问,这种说法让人迷茫困惑忧虑不解,以下便针对这种说法谈了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三句由“怕”字领起,是写词人的担忧,如果月亮真的经过海底,他真担心海中往来奔突的鲸鱼,撞坏了月宫中的华美宫殿、亭台楼阁。“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故”,本来;堪,能够;“云何”,为什么?传说中月亮上面还有蟾蜍和玉兔,他禁不住问,在月亮通过海底的时候,本来就会游水的蛤蟆固然无妨,那玉兔不通水性,又怎么办呢?“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结尾二句,更进一层,对月亮运行经过海底的说法提出问题。

“无恙”是对上边疑问的总结,是说如果月宫中的房子不被撞坏,玉兔也和蛤蟆一样,顺利渡过大海,没有发生任何问题,那么圆圆的月亮又为什么渐渐地会变成“钩”样的月牙呢?这与“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骆宾王:《玩初月》)的发问相比,更为具体深刻。 全词一气呵成,紧凑连贯,读来势同破竹。

词的视野广阔,构思新颖,想象丰富,既有浪漫主义色彩,又包含生活逻辑,且有难能可贵的科学断想,彻底打破前人咏月的陈规,道前人所未道,发前人所未发,其意义较那些对月伤怀的作品寄托深远,其境界较那些单纯描写自然景物的咏物词更高一筹。 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赏析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赏析】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诗不可胜计,咏月词也多得不可胜数。但是,真正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却并不很多,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

而辛弃疾的这首仿屈原《天问》体的《木兰花慢》词,由于它打破了历来咏月的成规,发前人之所未发,充分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而别具一格,成为千古绝唱。 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是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

辛弃疾使用《天问》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象伟大诗人屈原那样,驰骋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请看他那妙趣横生的。

9. 求关于月亮的诗句及分析

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题前小序说,前人诗词有赋月者而无送月者,本词别开生面,从“送月”这一新的角度,探讨了词人朦胧猜想到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宇宙观,是一首想象奇、构思新颖的送月词。 送月,怎么送法呢?本词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不同,既不思乡吊人,也不怀古伤今,而是把握黎明前刹那间的月景,仿照屈原《天问》的写法,把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和比喻交织在一起,对月亮提出一系列的疑问。

“可怜今夕月”,首句先对月亮赞美,“可怜”,可爱。以下便接连提出疑问,“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他先问,可爱的月亮降落到什么遥远的地方去了?继而问,是不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们刚刚看到月亮从东方升起?词人的大胆想象,与今天月亮绕地球转的道理相近,表现了他的聪颖灵悟,也说明由于他对客观自然观察细致,因此才具有这种可贵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天外”古人以目力所及的天体之外为“天外”;“汗漫”,空阔无边;“浩浩”,广大的样子;“姮娥”,嫦娥。在对月亮的出没作了猜想之后,词人又针对有关月亮的自然现象和神话传说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是不是天外空空荡荡无涯无际,只是一股大风把明月送走了?月亮无根悬在空中,是谁把它系住了?月宫的嫦娥不出嫁是谁把她留住了?这些问题对今天的人来说虽然不算问题,但就辛弃疾生活的时代来说,也只有象他这样想象丰富的人,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前两问,问的是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后一问,说明词人对有关月中嫦娥的神话故事发生了怀疑,这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的“嫦娥孤寂与谁邻”意境相近,两位巨匠的想法可谓不谋而合。 下片紧承上片,继续对有关月亮的所有传说,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提出了疑问。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这两句是针对月亮的运行路线说的。

他说,有人认为月亮运行经过海底,却又无从查问,这种说法让人迷茫困惑忧虑不解,以下便针对这种说法谈了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三句由“怕”字领起,是写词人的担忧,如果月亮真的经过海底,他真担心海中往来奔突的鲸鱼,撞坏了月宫中的华美宫殿、亭台楼阁。“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故”,本来;堪,能够;“云何”,为什么?传说中月亮上面还有蟾蜍和玉兔,他禁不住问,在月亮通过海底的时候,本来就会游水的蛤蟆固然无妨,那玉兔不通水性,又怎么办呢?“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结尾二句,更进一层,对月亮运行经过海底的说法提出问题。

“无恙”是对上边疑问的总结,是说如果月宫中的房子不被撞坏,玉兔也和蛤蟆一样,顺利渡过大海,没有发生任何问题,那么圆圆的月亮又为什么渐渐地会变成“钩”样的月牙呢?这与“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骆宾王:《玩初月》)的发问相比,更为具体深刻。 全词一气呵成,紧凑连贯,读来势同破竹。

词的视野广阔,构思新颖,想象丰富,既有浪漫主义色彩,又包含生活逻辑,且有难能可贵的科学断想,彻底打破前人咏月的陈规,道前人所未道,发前人所未发,其意义较那些对月伤怀的作品寄托深远,其境界较那些单纯描写自然景物的咏物词更高一筹。 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赏析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赏析】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诗不可胜计,咏月词也多得不可胜数。但是,真正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却并不很多,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

而辛弃疾的这首仿屈原《天问》体的《木兰花慢》词,由于它打破了历来咏月的成规,发前人之所未发,充分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而别具一格,成为千古绝唱。 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是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

辛弃疾使用《天问》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象伟大诗人屈原那样,驰骋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请看他那妙趣横生的。

关于月亮的诗句及赏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月亮的诗句以及赏析

诗句

关于的名言警句(关于母爱的名言名句)

阅读(3323)

1、不要执着,人生有很多不如意,世界不会迎合你,地球不是为你转的,所以不要执着于拥有,连我们都只是红尘的过客,生是赤条条的来,死又能带走什么呢。(学会放手) 2、人生要不断的超越自己,不断的接受挑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激发我们...

诗句

预录取有多大的几率录取(预录取有多大的几率录取浙江)

阅读(3374)

预录取是高校根据本身在各地的名额结合当地考生报考情况得出的,一般来说预录取分数线几乎就是实际分数线。当然也不是100%,有的学校名额分配有变动,例如2006年复旦大学文科在安徽没有招够,于是将剩余的名额给了理科,结果导致...

诗句

关于菊花的诗句有哪些(秋天菊花的古诗)

阅读(3308)

描写菊花诗句名句一瞥 ⑴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⑵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⑶ 待到...

诗句

表达心情的句子发朋友圈(发表心情的句子正能量)

阅读(3039)

1.晴天里有阳光,阳光总是充满温馨,相信有这么多朋友的厚爱和鼓励,晴天会永远阳光灿烂。2.天气挺好,阳光淡淡的,心情坏得正是时候。3.天气晴朗心情好一起出来赏花草。4.晴天的午后,夏日的阳光如水般音符一样灿烂的流动...

诗句

建筑工地质量标语大全(建筑工地质量标语大全 横幅)

阅读(3193)

文明工地宣传标语 1 1、质量是安全基础,安全为生产前提。 2、管理基础打得牢,安全大厦层层高。 3、打工在外不容易,安全首先放第一。 4、安全一万天,事故一瞬间。 5、防事故年年平安福满门,讲安全人人健康乐万家。 6、严格要求安全...

诗句

读书笔记摘抄10篇(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100字)

阅读(3875)

下面是我整理的水浒传的 读书笔记 摘抄精选10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浒传的读书笔记摘抄1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叫做《水浒传》,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古典长篇白话...

诗句

鼓励的话简短一句(鼓励的话简短一句英文)

阅读(3442)

9、苦想没盼头,苦干有奔头。10、一齐走的兄弟姐妹是一种安慰,一齐走的兄弟姐妹忠告是一种激励,一齐走的兄弟姐妹鼓励是一种力量,一齐走的兄弟姐妹想念是一种愉悦。祝福你兄弟姐妹!11、贫穷是不需要计划的,致富才需要一...

诗句

生活图片 感悟人生(生活图片 感悟人生 壁纸)

阅读(2415)

说说2020心情说说感悟生活带图片 1、人生在世,短短几十朝,各人所经历的过程不同,则必然结果迥异。一辈子,一条路,一片天,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观点和心态也就随之改变。人最大的魅力,是永远保有一颗无功利的善心。善待他人,多一份...

诗句

表达思乡的古诗(关于思乡的诗句10句)

阅读(2304)

《冬日山居思乡》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云梦故城秋望》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梦...

诗句

如何骂人气死对方(用原耽骂人气死对方的话)

阅读(2719)

二、怎么骂绿茶能把对方气死 1.你女朋友真的好容易生气呀 你一定很累吧 还好,要是和你这么丑的在一起才是真累 2.你的冰激凌没有我的甜耶 怪不得你有糖尿病 3.我不是为了拆散你们,我是为了融入你们 家里不缺...

诗句

中秋节古诗大全小学(小学中秋节的诗句)

阅读(2463)

中秋节的小学古诗1 《中秋》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

诗句

歌颂母爱的句子(托物言情三个歌颂母爱的句子)

阅读(2445)

8、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静,和雅清淡;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回味无穷;母爱就像一幅山水画,清幽秀丽,恬淡高雅。 9、母爱是温热心灵的太阳;母爱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母爱是灌溉心灵的沃土;母爱是美化心灵的彩虹。 10、母爱...

诗句

经典语录短句霸气(厚黑学经典语录短句霸气)

阅读(2834)

霸气经典语录汇总如下 1. 问天下谁与争锋唯我傲视苍穹。2. 霸气无双谁与谁,血染战甲凶魔煞,一人一刀仗天涯,凶名天下无与比,封刀种田清闲年,若有谁敢犯华夏,启刀穿甲灭满门。3. 一人若孤寂,灭掉业障气!昆仑泰山...